“南山區的發展始終與國家戰略高度契合,與時代浪潮同頻共振,可以說是我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建設者和受益者。”深圳市南山區委書記王強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從蛇口炸響中國改革開放的“開山炮”,發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時代強音,到自貿區、高新區、大灣區、先行示范區等國家戰略先后在這里落地,王強表示:“時代給了南山幸運和舞臺,南山也還給了時代驚喜的答卷,走出了一條越來越寬廣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數據顯示,1990年建區時,南山區生產總值為78億元,2018年發展到5018億元,增長超過63倍,人均接近34.39萬元,每平方公里稅收超過8億元;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超過7000件,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71%;現有海內外上市企業163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500多家。
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南山最獨特的氣質和最鮮明的特色是創新。”王強告訴記者,引領南山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創新,而南山最寶貴的財富和最重要的資源是創新型企業和企業家。
南山區的創新動力和活力主要來自于企業,形成了著名的“六個90%”:90%的創新型企業為本地企業、90%的研發人員在企業、90%的研發投入源自企業、90%的專利產生于企業、90%的研發機構建在企業、90%的重大科技項目由龍頭企業承擔,走出了一批高質量發展的企業,包括騰訊、華為、招商銀行等本地世界500強企業,中興通訊、中集、邁瑞醫療等航母級企業,以及海能達、微芯生物等隱形冠軍。
海能達是南山成長起來的本地創新企業,目前是我國專網通信行業的領軍企業和全球專網通信的技術領先企業。海能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辦公室投資者關系部部長李瑞告訴記者,海能達把持續的研發高投入作為創新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將年銷售收入的15%以上投入研發,擁有3000多名研發人員,超過員工總數的40%,在全球建有10個研發中心。公司先后申請全球專利2000余項,牽頭制定了專網通信的行業標準,不但成為我國國家標準,也是全球專網通信主要標準之一,同時還承擔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寬帶多媒體集群系統”的研發任務,研發下一代專網集群通信技術。“海能達的創新發展完全是得益于南山區這片氛圍濃郁的創新沃土。”李瑞表示,長期以來的持續創新推動海能達在專網通信領域從“跟隨者”變成全球的“引領者”,在寬窄帶融合、公網專用領域積極推動行業發展。
南山區多個科技領域創新能力都處于世界前沿,基礎技術、核心技術、前沿技術等源頭創新能力越來越強,形成“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南山區還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鼓勵企業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技專項,致力于在核心芯片、醫療器械、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機器人、微納米材料與器件等領域實現突破。同時,南山區積極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發展新材料、數字經濟、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大做強海洋電子信息、海洋高端裝備等藍色經濟。
目前,南山區已成為全國知名的科技強區和廣東省經濟強區,第二三產業比例為41.6∶58.4,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在南山區,抓經濟規模就是抓高質量發展,就是抓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因為南山沒有落后產能,不依靠房地產,房地產的稅收占比僅為10%。”王強表示。南山區的蛇口、后海等地在40年前完全是一片灘涂,今天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一顆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