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歲末年初的關鍵時間節點,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召開后的這個周末,市委舉行經濟工作咨詢會,邀請重量級專家學者,就謀劃明年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經濟工作思路,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
明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沖刺之年。身處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面對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的復雜局面,做好經濟工作十分重要。因而這場開門納諫、把脈問診的經濟工作咨詢會開得適逢其時。
此次受邀參與咨詢的智囊中,既有政府高參,也有高校學者,還有杭州本土領軍企業家和創業者代表。咨詢會上,他們“跳出杭州看杭州”,憑借深邃的思考、淵博的學識、豐富的實踐經驗,為推動杭州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提出了許多良方良策、真知灼見。
思想洞見的火光照亮前行的方向,“圍爐共話”的溫暖驅散冬日的嚴寒,杭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如何打造城市治理新標桿?
剛剛閉幕的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指出,要創新治理機制、提升治理能力,奮力開創具有杭州特點的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新路。與全會主題不謀而合,與會的多位專家學者都高度評價杭州過往在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的實踐成果,認為應進一步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挖掘杭州大城市治理的樣本價值,打造大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新標桿。
最近正在杭州密集調研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對杭州以“城市大腦”為核心推進城市數字化治理的探索印象深刻。“‘城市大腦’現在已經有48個應用場景,覆蓋了城市運行和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未來還應當在養老、醫療、環保等領域進一步強化數據歸集、拓展應用功能,讓大腦更加聰明,為全國的城市數字化治理提供杭州經驗。”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主任鄭磊,介紹了一系列國內外城市通過開放政府數據、賦能社會治理的典型案例,建議杭州在保護數據安全和公民隱私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大政府公共數據對社會和市場的開放力度。“要確立數據開放的基本規則,而不是設置歧視性的準入條件,從而鼓勵市場創新和競爭,更好盤活這些政府公共數據,為市民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和產品。”
作為創業者代表的浙江每日互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方毅,則從政府對新經濟、新行業、新業態監管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建議。“新經濟需要一手抓創新,一手抓風控。希望杭州在這兩者間的平衡上多做探索,加強對企業的引導和溝通,建立健全及時識別、精準研判、動態監測、包容試錯的監管體系,讓新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