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做好經濟工作十分重要。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
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高質量發展怎樣干?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進修一部日前舉行的“求實”沙龍上,多位來自經濟工作一線的省部級領導干部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表示,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院)長謝春濤出席活動,省部班(第68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研究專題支部三位學員發言,支部學習委員、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方江山主持。
經濟形勢如何看
支部書記、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長馮飛認為,新發展理念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關鍵詞。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要堅持穩字當頭,以穩應變,以進提質。
“近一段時間,對于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的關系,社會上議論紛紛,說明還有一定的速度情結。”馮飛認為,如何認識當前經濟增長速度,需要從全球視野和歷史視野兩個維度來看。
從全球比較看,2019年,全球經濟呈現“三低兩高”的特點,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高負債、高風險。全球經濟經歷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低增速,世界銀行預測全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為2.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偏樂觀,預測增長3%。主要經濟體中,美國經濟預計增長2.4%,日本預計增長0.9%,歐元區預計增長1.2%,印度第三季度降到了4.5%。
從歷史比較來看,我們的增長是在高基數基礎上的增長。目前,我國一年的經濟增量達到1萬億美元左右,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的經濟總量。僅看凈增量,按現價來算,大致是2012年凈增量的1.4倍。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客觀存在。中國這么大,情況千差萬別,觀察經濟形勢應該處理好總體和局部的關系。越是困難越要看大勢,避免以偏概全。”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黨組成員毛有豐認為,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先從“四大指標”看,2019年從經濟增長率看,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實現6.2%的增長,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增速;從物價漲幅看,前11個月CPI同比漲2.8%,保持在3%左右的年度預期目標范圍內,豬肉價格是推動上漲的主要原因;從調查失業率看,11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與上月持平。前11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7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16.3%;從匯率來看,2019年,外貿外資持續增長,順差持續增加,外匯儲備余額繼續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
再看結構。毛有豐表示,從生產結構看,農業生產結構逐步調優,工業邁向中高端,現代服務業勢頭很好;從需求結構看,消費、投資和出口結構的升級態勢明顯。養老、健康、旅游等消費快速增長,假期消費、“雙11”消費火爆,高技術投資保持較快增長,一般貿易出口比例提高;從區域結構看,發展更趨協調,中西部規上工業增速高于東部地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等重大戰略的實施,推動區域發展格局更加優化。
“我們擁有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和人才基礎,擁有超大市場規模和內需潛力,是全球最具成長性的消費市場。現在存在的這些差距、短板和弱項,正是未來發展的巨大空間。全方位、多層次對外開放的成效也會越來越顯現。”毛有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