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系列政策組合拳下,無錫工業企業加快復工復產步伐,逐步恢復往日生機。截至2月21日,除個別企業因安全環保整治等原因處于停工外,全市617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經全部復工,復工率高于全省平均6.9個百分點。從復工復產電力指數初步推斷,目前全市工業生產產能釋放大約恢復至正常水平的七成。毫不松懈抗擊疫情的同時,無錫交出一份來之不易的復工成績單。
發展一線,同樣是戰“疫”前線。從嚴防控抗擊疫情的同時,無錫爭分奪秒有序推動復工復產,把被疫情耽誤的工期搶回來。10日首批規上工業企業復工,之后全力支持企業復工、有序組織返崗,在更大范圍內行動起來,以包車、包機的方式幫助外地員工返錫復工。截至2月22日,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返崗人員合計近74.3萬人,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人員總數的65.2%。
快速復工復產,企業不等不靠、積極自救。上汽大通復工后面臨一大難題:配套企業大部分未復工,生產無法保證。“我們專門調度一部分返崗員工到人力不足的配套企業進行支援,確保這些為公司配套生產輪胎、座椅和機械加工的企業能同期復產。”上汽大通負責人蘇斌告訴記者,僅在惠山區,這種“共享員工”的方式就帶動了七八家配套企業復工。“情況一周比一周好,目前到崗率約80%,產能也恢復到75%左右。”無錫威孚集團生產制造部門負責人介紹,自2月10日復工以來,企業產能恢復速度較快,預計月底就能恢復到85%以上。
復工復產加速跑,企業不是孤獨前行。減流程、提效率,政府“店小二”幫企業消除顧慮、輕裝上陣:貨運問題日益突出?馬上統籌協調運輸車輛在蘇州、無錫等五市內道路通行;企業如何做好疫情防控?駐廠專員即刻上門指導;擔心“一人得病全廠隔離”?推行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保險,企業投保費用政府補貼70%……針對企業痛點難點而精準施策,無錫還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探索開通新型冠狀病毒核酸篩查檢測,將甄別復工人員是否感染病毒的關口前移,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時大大縮短了返錫人員的到崗時間。這項回應企業復工迫切需求的創新之舉,從無錫市委市政府決定實施此項措施到場地、設備、人員到位,卻只用了四天時間。
在生產、用工、運輸問題逐步解決的同時,一些企業通過提高產能、與海外客戶積極溝通等方法實現“穩訂單”。“公司原有7條生產線,現在是11條,產能提升了30%-40%。”江陰塞特精密工具有限公司董事長沈云彪表示,雖然復工有所延遲,但通過增加生產線和技術改進提高生產效率,按時完成訂單沒有問題。
“年初五我們就開始加強與合作伙伴的溝通,消除他們對于疫情發展的顧慮。”天奇自動化負責人華潤杰告訴記者,目前企業有2個多億元的外匯訂單要在一、二季度完成,生產壓力較大,好在溝通及時,加之企業目前復工率已達70%,情況正在迅速好轉。
政企同心、多方努力,有力推動著經濟活動的全面恢復。電力大數據亦顯示出企業復工趨勢向好:2月22日,全市工業用電量約為8508萬千瓦時,日環比增加116萬千瓦時,已連續10天用電環比增加,產能釋放呈現逐日提升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