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以來,廣東從省到市各級政府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發展;各地市針對外資企業的“暖企服務”也在不斷升級,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機制,積極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突出困難。一系列舉措不僅讓企業倍感溫暖,也增強了發展信心,國際產業鏈更加穩固。
春回大地,在珠三角這片外商投資熱土上,連日來外資、外貿企業復工復產的腳步愈加輕快。
在“世界工廠”東莞,5791家外資企業已復工,其中外資企業進出口300強開工率達91%,成為國際制造產業鏈復蘇“風向標”。
在“制造名城”佛山,為滿足全球市場訂單需求,世界500強美的集團全國31個生產基地均已復工,廣東格蘭仕集團有望在近日實現100%復工率;包括本田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等一批世界500強投資的企業在內,佛山復工外資企業已超過900家……
復工復產跑出“加速度”的背后,是廣東從省到市各級政府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發展,針對外資、外貿企業頻出實招,打出了穩外資、穩外貿的有力政策“組合拳”。
位于佛山高新區的一汽-大眾佛山分公司生產車間,員工正加緊作業生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龐彩霞攝
穩外資:
企業“暖”,信心足
在廣州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樂金顯示(中國)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一派繁忙景象。從2006年至今,樂金顯示在廣州的總投資額已達130億美元。據介紹,目前該企業整個供應鏈已有超過萬名員工復工。“疫情不會影響我們在中國投資發展的決心和信心。”該公司對外協力部總監閔東植說。
樂金顯示、巴斯夫、埃克森美孚、達能、安利……在廣東,隨著一批世界500強和產業“龍頭”復工復產,國際產業鏈穩住了。
“疫情發生以來,我們非常重視對外資外貿企業的監測分析,及時收集和解決企業困難。”東莞市商務局調研員雷慧明說。
為幫助企業渡過難關,2月6日,廣東便及時出臺“復工復產20條”,聚焦包括外資企業在內各類企業面臨的現實困難,從保障用工、減輕負擔、優化服務等方面集聚政策合力,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2月26日,廣東又重磅出臺了《關于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若干措施》。其中,專門針對穩外資作出了部署:推進落實“外資十條”財政獎勵政策,對重大外商投資項目按“一項目一議”方式給予重點支持;充分利用省領導聯系跨國公司直通車機制,做好外資大項目服務保障;將產業帶動性強的項目納入省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管理……
同時,廣東各地市針對外資企業的“暖企服務”也在不斷升級。“東莞近日出臺的‘助企撐企15條’‘復工10條’等政策,外資企業都享受同等待遇。我們還專門針對外資外貿企業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并送政策上門。”雷慧明介紹,這些措施包括建立重點企業復工復產專班機制,市鎮聯動加強復工保障服務,積極協助企業解決防控物資保障、原材料供應、物流運輸問題等。佛山市為幫助外資企業復工復產,建立健全了重點外資大項目聯系機制,積極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突出困難。
企業“暖”了,信心足了,投資增加是最直觀的反映。在電子信息重鎮東莞長安鎮,隸屬新加坡UTAC集團的樂依文半導體(東莞)有限公司宣布,今年計劃增資7000萬美元用于擴產。“政府一直派專員指導我們怎么應對,我們也做了充分準備,有信心繼續擴產,新項目投資計劃不變。”新加坡優特集團公司副總裁、樂依文半導體(東莞)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海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