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在杭州余杭區的普利藥業有限公司,一批批抗生素藥物正在流水線上自動打包、批量裝箱,總產能恢復到了去年四季度平均水平的七成以上。
而在10多天前,普利藥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張利群還在為復工后產能上不去而焦慮萬分。“我們年初復工,當即碰到了3個難題:部分員工居家隔離、交通物資阻塞、上游供應商停產,這讓我們連續3天沒法正常生產,產量只有平時的不足3成。”張利群回憶這一個多月來的“艱辛起步”。他坦言,其中最讓公司舉步維艱的,還是上游供應“斷鏈”。
普利藥業有限公司是國內從事液體膠囊、抗生素等醫藥品的重要生產商,產品主要供應疫情防控定點醫院和各大藥店。復工之初,生產醫藥API原料、輔料包裝盒等關鍵配件短缺,讓整條流水線有點“揭不開鍋”。
好在及時雨很快來到。春節期間,國網杭州供電公司應用全國首創的企業復工電力指數,對全市4.4萬家企業復工和復產進度開展綜合研判,發現復工指數始終大幅度超過復產指數,最大差距超過30%。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依靠企業復產。產業鏈上游原料、配件等生產要素與實際需求存在著缺口,導致部分下游企業只能空等空耗,在復工和復產指標上就相應形成了明顯的剪刀差。”國網杭州供電公司營銷部主任張偉峰分析說。
為了精確查找企業在恢復產能過程中的堵點,國網杭州供電公司基于企業復工電力指數,開展分區域、分產業甚至分企業開展全產業鏈摸排,定向鎖定復工后用電量長期低位運行的行業和企業,逐級向產業鏈的上游摸排企業復工電力數據,精確鎖定整條產業鏈的“斷點”。
企業復工電力指數推出后,國網杭州供電公司將普利藥業有限公司列入首批受產業鏈“卡脖子”影響的重要企業名單,并列出普利藥業有限公司上游主要廠商復工指數報送到杭州市余杭區政府。當地政府隨即安排專員上門確認,聯系超過20家上游廠商及時組織復工復產,為醫藥生產提供必要原料,帶動普利藥業有限公司日產量超過5萬副。
眼下,國網杭州供電公司已經完成對全市醫療物資、藥品行業企業的全產業鏈大數據分析工作,先后向各區縣政府報送12批、44家涉及無紡布、濕巾半成品、消毒品及器材、負壓救護車配件、紅外熱成像設備、呼吸機配套生產的關鍵上游企業名單,幫助政府精準指導此類企業盡早開工生產,帶動整條產業鏈各環節協同復工、聯手復產。
截至2月23日,杭州全市醫藥行業復工率已接近95%,綜合產能也恢復到了去年四季度的四分之三。
下一步,國網杭州供電公司還將對企業復工指數進一步升級迭代,在準確反映全行業復工復產總體情況的基礎上,對各行業上下游全產業要素開展大數據分析研判,進一步打通產業發展堵點,協助政府和企業有效破解復工復產中存在的產業鏈配套“卡脖子”導致的“復工快、復產慢”的難題,用實際行動服務“六穩”工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