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幸福,堵車了!”3月上班第一天,不少網友為“那個熟悉的早晚高峰又回來了”而感到驚喜。
還有電力攀升、產能提升……隨著各地復工復產節奏的加快,經濟開始逐漸“回血”。3月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當前已初步呈現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精神,力爭全國經濟社會發展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軌道。
時間已是刻不容緩,一季度只剩這最后一個月。究竟哪些城市在與疫情賽跑的過程中,搶得先機率先復蘇?疫情導致的危與機,會不會引發中國城市競爭格局重新洗牌?21世紀經濟研究院選取了38個樣本城市,從返城進度、交通強度、職場競爭度、人流熱度等四個維度,試圖刻畫出一幅疫情下的經濟復蘇地圖。
這38個樣本城市,包括35個大中城市:北京、天津、石家莊、太原、呼和浩特、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合肥、福州、廈門、南昌、濟南、青島、鄭州、武漢、長沙、廣州、深圳、南寧、??凇⒅貞c、成都、貴陽、昆明、西安、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及3個制造業重鎮蘇州、東莞、佛山。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這38個城市占到全國常住人口的四成以上,GDP的五成左右,表明樣本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
總體來看,一半城市已恢復至往年五成水平,其中廣東、浙江等華南、華東城市復蘇最強勁,華北地區復蘇相對較慢,無一城市超過平均水平。但從2月17日以來,人口回流進度明顯加快,預計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城市活力將逐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