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互聯網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加快孕育成長,一批體量大、帶動力強的重大項目落地建設,電子、機械、石化三大主導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提升……省第十次黨代會報告對過去五年我省經濟結構調整新突破的描述,極大地提振了代表們對“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的信心。
報告也指出,我省經濟發展無論在總量上還是結構上,與發達省份相比都還存在較大差距,新的發展動能仍需要進一步培育。
今后五年,如何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加快打造經濟升級版?代表們表示,要堅持做大總量與提升質量并重,做優增量與盤活存量并舉,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結構實現戰略性調整。
創新驅動強動力
創新驅動,是貫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所在,是增強經濟發展后勁的動力所在。
黨代會上,“加快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成為代表熱議的焦點之一。
建設示范區,企業當先鋒。“創新驅動從根本上要強化人才驅動。”飛毛腿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人力行政部高級經理陳海珠代表說,“飛毛腿在推進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專業化,以此來強調和突出人才在創新驅動中的關鍵性作用。”
如今,這家企業每年都投入大量資金到人才培訓中,設立儲備干部班,把一線工人送入大專班、本科班,完善人才隊伍的學歷層次,提高員工群體的技術水平。目前,企業已累計拿下60多項專利。過去五年,企業年產值均實現了15%以上的增速,去年達45億元。其客戶不僅有國內通信行業巨頭華為,還有全球最大的運營商沃達豐,等等。
“順應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大趨勢,未來,集團還要設立汽車電池研究院,爭取建成國家級的企業實驗室。”陳海珠說。
如何更好地激發產學研協同創新?廈門理工學院光電與通信工程學院院長張宏怡代表認為,要將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作為高校教師評價的主要導向,引導和鼓勵教師開展更多的創新創造活動。同時,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上要與產業鏈對接,甚至可以根據企業的現實需求改進教育培養的模式。
“企業要真正具備競爭優勢,就必須擁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省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黃莼代表說。
去年,福汽集團研發經費總投入13.8億元,占營業收入的3.91%。以金龍汽車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等為代表的自主研發創新平臺,強化了對轉型升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