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乍暖還寒。在武鳴區府城鎮四明村“暖心”產業園里,裝卸沃柑的卡車絡繹不絕,10多名工人在洗果廠和卡車之間來回搬運沃柑,一派繁忙景象。“產業園的防疫措施做得很好,來這里工作不用太擔心。”四明村村民陶麗妹說。
眼下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也是脫貧攻堅的重要階段,如何既做好疫情防控,又保障扶貧產業正常運轉,貧困農戶有錢可賺?連日來,南寧市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在抓緊抓實迎接國家和自治區核查驗收準備工作的同時,密切跟蹤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推出多項農產品“穩產保供”措施,有序推動扶貧產業復工復產,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搶抓工作進度,確保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扶持政策疊加
沃柑走上銷售“高速路”
“這些果都是剛摘下來的,4塊一斤,你看行嗎?”在四明村“暖心”產業園的洗果廠里,負責人鄒成素問前來挑果的浙江客商陳建斌。“可以,就這么定了。”客商爽快地回答。
如此迅速便達成交易,鄒成素松了口氣。“這幾天終于回到正軌了,銷量甚至比去年同期還高出了十幾個百分點。”他說,“要知道,正月十五前的大部分時間,我們的出貨量是零。”
能有這么明顯的銷量增長,鄒成素要感謝武鳴區為沃柑銷售所開通的“綠色通道”。為幫助果農疏通、拓寬銷售渠道,武鳴區不但為前來采購的外地客商提供補貼優惠,還為他們提供免費住宿服務。
“作為武鳴區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春節以來沃柑嚴峻的銷售形勢,急壞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們,這也讓武鳴區下定決心‘破冰’,全力打通沃柑銷售‘最后一公里’。”武鳴區政府督查室主任蔣麗芳說。
不僅是武鳴區,為了解決沃柑等農產品滯銷問題,南寧市結合實際出臺了《南寧市沃柑和家禽收購實施臨時補助鼓勵措施》,對采購市轄區內種植的沃柑的外地客商、本地經紀人以及電商企業進行補助。
兩項政策的疊加,讓果農們吃下了“定心丸”。“采購商一來,沃柑銷售就有了盼頭。”果農李衛春說,由于打開了銷路,她不用再看著一天天蔫下去的沃柑干著急了。
“在政策未出臺前,武鳴沃柑的日交易(出貨)量約800噸。政策出臺后,日交易(出貨)量超過了2000噸,最高峰時達4000噸。”蔣麗芳說,從政策出臺到現在,沃柑的銷售實現了逆勢上揚。
產業復工復產
貧困群眾收入有保障
為加快推進扶貧產業正常運轉,我市脫貧攻堅一線也紛紛忙碌起來,在做好防疫消殺的前提下,積極組織農戶返工,保障群眾基本收入。
在馬山縣加方鄉龍開村骉骉合作社內,每天都有近10名工人在忙碌工作,維持養牛場運轉。“現在這里有130多頭牛,預計接下來幾個月,還會有近20頭小牛出生,我有信心發展好產業!”在合作社負責割牧草喂牛的覃繼忠說。
在該村拉海合作社的工廠里,社員韋美玲手腳麻利地包裝著黑豆。我市在疫情期間采取的“線上+線下”消費扶貧模式,為合作社的黑豆和黃豆拓寬了銷路。“這些天訂單開始多了,我們也逐漸忙碌起來。”韋美玲說。
“疫情防控要做細做實,脫貧工作也不能松懈。”對于龍開村第一書記毛鑫來說,此時此刻不能亂了陣腳,必須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動員村“兩委”干部,發動廣大群眾,分時段開展春耕和復產工作。
連日來,良慶區大塘鎮的2家扶貧車間也實現了復工復產,在戰“疫”的同時,保障生產發展不掉鏈。“2家車間共有上崗員工2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人。根據復工計劃,一周內工人將陸續回廠。”大塘鎮鎮長雷增介紹,為做好防疫,大塘鎮專門為車間配備了消毒專員,為工人提供口罩等疫情防控物資。“疫情期間沒有收入,讓我們很焦慮。現在慢慢復工了,我們心里踏實了許多。”脫貧戶黃仁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