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讓基于數字技術的各類需求被激活,呈現爆發式增長,數字場景迅速穿透產業,從生活領域擴展到生產領域、城市運行的方方面面。我們要深刻把握疫后經濟發展規律和趨勢變化,持續鞏固新經濟先發優勢,大力推動新經濟形態在多元應用場景中的對接融合,帶動經濟活起來、城市動起來。
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是這幾年成都順應數字經濟發展潮流、搶占城市未來發展制高點的重大戰略選擇。從發布《成都市新經濟企業疫情防控能力清單》到搭建平臺開展供需“云對接”活動,從發布新經濟企業融資專員計劃到成都新經濟創投基金正式落地,疫情期間,我市有關部門及時跟進解決新經濟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加快完善全生命周期全過程服務機制,服務新經濟的水平得以不斷提升。
疫情帶來了挑戰,也催生著數字化新場景,孕育著數字化新業態,倒逼經濟社會的全面數字化進程大大提前,為新經濟企業創新產品的大規模市場應用創造了有利環境。我們要善于危中尋機,主動把握以新基建、數字化轉型為重點的城市發展變革新機遇,深入分析疫中、疫后新經濟的發展趨勢變化,加快建立新經濟發展服務體系的迭代版本,為企業發展持續賦能。
前不久,我市出臺《關于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奮力完成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提出了“大力發展新經濟,推動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 。我們要落實《意見》要求,落細《意見》從“新業態”“新產品”和“企業”3個維度提出的具體政策措施,加快構建數字化轉型應用場景,做大數字化轉型市場增量,優化數字化轉型產業生態。
我們要進一步加強應用場景供給,加快推動智能生活、智能生產和智慧城市等場景的應用落地;進一步完善“城市機會清單+城市未來場景實驗室”的供給機制,探索支持新經濟創新產品推廣應用的新模式,孵化落地優秀產品、解決方案和創新模式;進一步加快生態營造,加大人才、技術、資本、數據等核心要素供給,提升新經濟聚勢領跑能力,為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提供不竭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