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城市之間的競爭已從過去簡單的GDP、人口、城市規模等指標的比對,轉為多層次、多維度的綜合指標考核。
自2017年“數字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數字中國,數字經濟開始成為各大城市博弈的新舞臺,是衡量城市發展潛力的參考指標之一。
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沒有哪座城市甘愿落于下風。縱觀全國城市數字經濟發展脈絡,曾經以風景秀麗、歷史底蘊深厚而名聲在外的杭州,如今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先行者”,為浙江省乃至全國的“新經濟”發展提供了鮮活的“杭州樣本”和“杭州經驗”。
杭州與數字經濟結緣已久
發展數字經濟產業,杭州“蓄力已久”。
早在本世紀初,杭州就作出了“實施一號工程,建設天堂硅谷”的戰略部署。2014年7月,杭州立足新的實踐,進一步作出實施“一號工程”的重大決策部署,核心內容正是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智慧應用。2018年12月,杭州基于對形勢的客觀判斷和現實的理性思考,提出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的新目標。
經過多年發展,杭州數字經濟表現亮眼,數字經濟占GDP的比值已超過2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既有質效又有速度。今年前三季度,杭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2706億元,增長15.9%,增速高于地區生產總值9.2個百分點。
從杭州新開設企業數量看,今年1~6月,屬于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信息技術服務類新設企業4382家,同比增長47.1%,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將視野放遠,全國各大城市都在搶占數字經濟藍海。
縱觀一線城市,上海明確提出建設中國國際戰略數據儲備中心、亞太地區主要數據交易市場和全球“數據經濟”樞紐城市;廣州加快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打造“三大國際樞紐”;深圳對標全球最高標準,到2022年要建成世界顯示之都、國際軟件名城和國際一流的人工智能應用示范區。
與此同時,與杭州同為副省級城市的成都,也針對數字經濟不斷發力。
去年3月,成都發布《成都市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指出到2022年,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數字經濟生態體系,重點領域產業規模超過3000億元,成為國內領先的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在競逐數字經濟的賽道上,杭州已先人一步。日前,第一財經與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中國主要城市數字經濟發展報告》。數據顯示,杭州超越四座一線城市,在數字基礎設施指數、數字商業指數以及數字政務服務指數三項上位列第一,已是名副其實的“數字經濟第一城”。
“要持續擦亮杭州數字經濟金名片。”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在前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上提出期望。杭州將繼續穩健、有力地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將數字經濟打造成為杭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數字經濟是促進杭州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數字經濟是杭州的“柱”和“梁”,體現著城市發展的“高度”。對于發展數字經濟,杭州有著先天基礎。
一方面,杭州集聚了像阿里巴巴、海康威視、新華三等一批數字經濟龍頭企業,形成了電子商務、云計算、大數據、數字安防等產業集群,為數字基礎設施、數字商業,以及數字政務的開展奠定條件;另一方面,杭州還有中策、娃哈哈、吉利、西子、萬向、恒逸等傳統骨干企業打造的云上工廠、智造樣板、“ET工業大腦”。目前,杭州累計實施工廠物聯網項目1167項,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114項,推廣工業機器人6648臺,上云企業超過8.9萬家。
杭州用理念先行引導數字經濟布局,使產業與數字經濟持續產生著“化學反應”。
杭州制造業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便是生動案例。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曾直言杭州制造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即總量、增速、投資、產業層次和企業吸附能力“五個明顯不足”。為此,杭州提出“新制造業計劃”,即通過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十百千億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工業投資、工業技改總量、新引進項目投資額“六個倍增”,使杭州制造業整體達到全國先進水平,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制造業強市。其中,實施大規模技術改造,推動企業數字化水平整體提升一個等級便是重點舉措之一。
杭州金融也因數字經濟而有了新的坐標和使命。當前,以數字經濟為標志的新一輪科技不斷推動“新金融”迭代升級,金融科技已成為全球金融創新的新熱點。10月29日,由中國互金協會和世界銀行共同支持建設的全球數字金融中心正式花落杭州。這一冠以“全球”高帽的機構落戶,是肯定杭州金融科技實力的最佳注腳。未來,其也將不斷提升杭州在全球數字金融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助力杭州深化數字金融改革創新,推動數字經濟、金融業的跨越發展。
杭州數字經濟因產業而興,也必將因產業而榮。接下來,杭州要大力打造以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航空制造等為代表的重點產業,積極推動電子商務、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優勢產業提升發展,加速構建區塊鏈、量子技術、虛擬現實、衛星及商用航天航空等未來產業先發優勢,把短板拉長、優勢變強,讓數字經濟更具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