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啟動“百萬高層次人才云聘月”活動,全省聯動開展網上引才專項行動。截至3月5日,全省共舉辦大型線上招聘會29場,推出各類人才崗位120多萬個,受到海內外人才廣泛關注。
關注源于向往。作為資源小省,浙江從來都對人才高看一眼、厚愛三分。近年來持之以恒推進的人才生態建設,更是向人才釋放出強大的“引力場”——根據省委人才辦統計,去年浙江累計引進各類人才98萬余人,杭甬兩地的高端人才凈流入率穩居全國第一、第二位。
瞄準高精尖
引入“績優股”
據省委人才辦統計,去年,浙江通過全職、柔性等方式新引進的頂尖人才和領軍人才總數達1437人,其中杭州、寧波、湖州、嘉興等地均超過200人,位居前列。
點開高精尖人才來源地“熱點圖”,浙江的每一步引才策略都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
向內看,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例,在去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出臺前,長三角人才一體化就已悄然啟動。浙江將嘉興作為突破點,建設浙江長三角人才大廈等平臺,向區域內人才開放,并探索政務服務事項在長三角區域審批辦理“無差別受理”“同標準審核”,打破人才流動的行政壁壘。
向外看,浙江進一步拓寬引才視野,根據“一帶一路”沿線在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領域技術優勢,加強與相關國家的人才合作。僅省本級就在海外建立了33家引才聯絡站、27家海外孵化器,帶動全省各地與200多家海外人才科技組織建立合作關系。
引入“績優股”的同時,浙江還在不斷追加投入。圍繞數字經濟、先進制造等世界級產業集群建設目標,浙江啟動建設中法航空大學、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等一大批高能級的科研、高校平臺,為高精尖人才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
凝聚青創力
挖掘“潛力股”
贏得了青年就贏得了未來。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省累計引進大學生96萬,比上年增長88.97%。其中,杭州引進大學生最多,達到21萬,比上年增長125.9%。此外,寧波、紹興、金華等地引進大學生數量也達到“10萬+”。
這一數據反映出浙江樹立的“大人才觀”——厚植發展潛力,關注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發展階段的人才,構建完整的人才支持“譜系”。
浙江靠什么吸引青年人才?一靠誠意。紹興市委人才辦的一位負責人做過統計,去年,紹興共組織5000多家企事業單位,赴全國296所高校集中舉辦各類推介和招聘會346場,達成就業意向超10萬人次。他生動地比喻:“去時一列車,來時至少兩列車。”去年,無數趟這樣的“人才專列”從浙江開出。同時,浙江繼續實施全國大學生來浙實習計劃,引才關口前移。
二靠創意,借助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東風,浙江趁勢凝聚起相關創新領域的青年人才。去年10月,溫州承辦2019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開創了科學家、企業家、創投家“三界融合”的創新發展路徑。去年,全省共舉辦數字經濟等相關領域的國際青年人才論壇、賽事等活動127場,邀請8900余人參加,引進4000余人。
三靠新意,破除論資排輩、求全責備等觀念,浙江建立青年人才舉薦制度,還在省級重點人才計劃中拿出專門比例,定向支持青年人才。通過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引導人才走技能成才之路,全省新增高技能人才15萬名;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取得1金2銀1優勝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