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襲,文旅產業首當其沖。據了解,目前廈門市內旅游景區、住宿餐飲等行業已有序復工復產,但由于客源驟降,企業經營收入普遍降低,而且人力與租金成本壓力較大。此外,旅行社、電影院、游藝娛樂等行業企業仍未全面復工復產,面臨人才流失的問題。
面對困境,當地主管部門第一時間為市場主體提供政策支持,并做實做細政策兌現服務;同時,企業通過在線培訓、調整模式等方式積極展開穩崗復工。多名業內人士表示,企業只要在最吃勁的階段頂住壓力,找對發展方向和模式,就能在疫情后行業重啟和復蘇中占據先機。
需求驟減 行業面臨困難
文旅產業是廈門發展的一大亮點,此次受疫情影響嚴重。以當地旅行社相關統計數據為例,僅春節假期期間,全市旅行社共有超7200個旅游團隊13.8萬多人取消了出游行程計劃。
不過,不少企業并未停工。“我們從節前開始就一直在做退團、退費工作。”廈航國旅副總經理洪永晉說,盡管目前有近40%的旅客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選擇往后延改、擇期出行。
這并非個例。廈門建發國旅集團相關負責人楊齊斌表示,企業既要無條件退還消費者款項,又要支付下游供應商費用及員工工資,資金壓力較大。
事實上,不只是旅行社受影響,住宿餐飲等諸多行業亦在所難免。牡丹發展集團副總經理張小玲介紹,集團旗下牡丹大酒店等5個餐飲店和往年相比,到店用餐的數據均大幅度下降。
民宿業沖擊同樣不小。位于環島路的民宿山海居往年春節入住率100%,營收良好,突如其來的疫情讓20多間房陸續遭遇退訂。對于電影院、網吧、商演等行業來說,除了資金方面的壓力外,較長時間處于停擺狀態,還讓企業面臨人才流失的問題。
政府扶持 抓住宅經濟
“以問題為導向,我們調研企業和行業協會后發現,資金短缺、人員流失和糾紛問題是目前旅游企業的最大困難。”廈門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陳桂林說,根據調研結果,廈門率先全省出臺旅游業市級扶持政策,從暫退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加大穩崗扶持、提供法律援助等方面為企業量身定制支持舉措。
據陳桂林介紹,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市310家旅行社暫退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的工作,共計6975萬元,退返率達80%。此外,主管部門還牽頭多家律師事務所,組成廈門旅游行業法律服務團,免費幫助企業應對因疫情影響造成的合同履約、勞資關系等問題。
保證金的退還,極大地緩解了企業現階段的現金流轉困難。洪永晉以廈航國旅為例說,除暫時退返的旅游保證金外,因為自有物業及組織境外旅游包機承擔的空載損失,還可享受土地使用稅減免政策和補貼包機損失。“綜合算起來,這幾塊一共能拿到六七十萬元。”他說。
更多企業在政府相關政策的扶持下行動起來,積極探索出路。張小玲表示,集團旗下的酒樓和酒店主動調整經營策略,開辟外送服務。“憑借十幾年積攢下的良好口碑,目前,每天訂單量在兩三百份。”她說,這不僅能消化酒店春節期間的備貨,也通過輪崗輪休實現員工的相對穩定和企業的有序運營。
抓住宅經濟,廈航金雁酒店從1月底開始率先結合酒店在中西餐及烘焙業務上的優勢,積極開拓餐飲安心外賣服務,讓“零接觸”的餐食制作和配送服務成為疫情期間的業務主力軍。大到企業團體訂餐、家庭日常用餐,小到面包烘焙等,為周邊不便外出的市民提供用餐便利。“我們每天收集消費者反饋、研發新品,從最初10個品種增長到現在的100個,每天加班加點生產,仍然供不應求。同時,嚴抓各個環節的食品安全管控,成立專門配送隊伍。”廈航金雁酒店總經理潘桂紅說。
政府扶持,企業自救,文旅行業企業逐漸復蘇。截至3月22日,廈門全市232家限額以上住宿企業累計復工215家,復工率92.67%;全市15家A級景區已恢復開放,復工率65.2%。
提前謀劃 推出新產品
近日,廈門全市文旅從業人員參加了阿里云在線公益大講堂培訓,系統學習疫情對旅游業的影響及發展建議等專題。
這是廈門積極開展文旅業在線培訓的一個縮影。陳桂林介紹,當地還聯合北京巔峰智業組織全市330名A級景區負責人和管理人員參加景區創新提升等主題在線培訓。同時,指導廈門旅游培訓中心組織全市導游員參加“導游云課堂”上網培訓。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市文旅從業人員共有16.67萬人次參加各類線上培訓活動。廈門市旅游協會旅行社分會會長易斌認為,線上學習形式生動活潑、內容豐富實用,廣大從業人員停業不停學,將對提升廈門旅游服務質量,以及疫后產業復蘇和快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讓廈門人先游廈門,讓閩西南人先游閩西南。”陳桂林說,廈門市文旅局從小處著手、大處著眼,提前謀劃疫情后的旅游市場宣傳促銷方案,圍繞“春暖花開·康來廈門”主題,突出包裝康養休閑產品,按照“先市內,后省內,再全國”步驟,組織全市旅行社、酒店賓館、旅游景區等文旅企業下好“先手棋”。
據了解,旅游企業紛紛行動起來,已聯動酒店127家,提供疫后促銷產品565款;聯動旅游景區89家,推出優惠133項;聯動旅行社155家,設計線路136條。其中包括由多種旅游元素“混搭”組成的疫后旅游新產品,如“溫泉+鄉村休閑游”“民宿+酒店康養餐”等。
業內人士表示,作為國內適合療休養的目的地之一,廈門事先謀劃、不斷調整,有望在疫情結束后占據先機,迎來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