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武漢市統計局發布2020年1-2月國民經濟主要指標,這些數據是進入2020年以來、同時也是疫情暴發以來,武漢市首個進度統計數據。
和全國情況一樣,受疫情沖擊,武漢消費、投資和進出口等指標全部負增長。其中投資尤其是工業投資受沖擊最大,1-2月降幅達83.2%,而去年同期工業投資則是快速增長了14.7%。
4月8日,武漢將解除封城措施。目前,武漢部分工業、制造業已經復工,商業也開始恢復,這座受疫情影響最重的城市正在慢慢復蘇。
投資受影響最大
2020年1月23日上午10時起,武漢開始封城,1月下旬及整個2月武漢所有經濟活動都按下了“暫停鍵”。
體現在數據上,武漢主要經濟指標全部應聲回落,且下探幅度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今年1-2月,武漢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為538.55億元,下降31.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3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738.69億元,只有去年同期六成規模,降幅達42.1%。
相對而言,武漢的進出口受影響較小。1-2月,武漢實現進出口總額274.3億元,下降12.8%,是主要經濟指標中降幅最小的。其中,出口總額128.5億元,下降28.8%。
“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湖北省政府咨詢委員、湖北省“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秦尊文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疫情期間武漢封城暫停了一切經濟活動,為全國乃至全球控制疫情贏得寶貴時間,做出了巨大犧牲。
在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看來,武漢是全國疫情最嚴重的地區,短期來看,肯定也是經濟受疫情影響最大的地區。
不過,疫情對各大城市的沖擊也有所差別。比如,廣州受沖擊最大的是工業。1-2月,廣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1.8%,而出口、消費、投資表現都好于全國水平。
對武漢而言,封城兩月帶來的沖擊,最強烈的是投資。1-2月,武漢固定資產投資額大幅下降72.9%,其中工業投資更是驟降83.2%。去年同期,武漢固定投資增速是10%,明顯快于全國速度。
房地產開發投資歷來是三大投資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武漢更在全國樓市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中指研究院統計,2019年武漢樓市成交量穩居全國首位,占全國商品房銷售額約3%的比重。但疫情令武漢樓市降至冰點,2月武漢新房和二手房零成交。
通常一季度經濟總量占全年比重較小,約20%左右,而1-2月份占比又更低一些,約占整個一季度經濟總量的60%,所以接下來觀察武漢逐步復工后的經濟數據也尤為重要。
雖然封城期間武漢交通受管制,物流不暢,但其物價水平與全國相差不大。1-2月武漢CPI上漲5.6%,同期全國平均水平是5.3%。
據武漢市發改委消息,自1月23日以來,全市供應糧油超過13萬噸。至3月28日,當地超八成米面企業復工復產,成品糧庫存可滿足城鎮人口38天的供應。
產業基礎支撐經濟復蘇
如果不是這場疫情的影響,武漢經濟大概率會延續前幾年的繁榮態勢。
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武漢GDP達16223.21億元,位次從全國第九升到第八。在經濟增速上,去年武漢GDP增長7.4%,雖然增速較上年放緩0.6個百分點,但在17個“萬億元城市”中位列第四,增幅僅低于長沙、成都和南京。
武漢的經濟結構也已發生巨變,2019年武漢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首次超過了60%,占比較上年快速提升了6.2個百分點,產業結構加速優化。
但是,突如其來的疫情令武漢遭受重創。秦尊文表示,對武漢絕大多數企業來說,2月份顆粒無收,3月份也嚴重歉收,預計武漢一季度GDP和上半年GDP將會負增長。
被疫情耽擱的這兩個多月,以及疫情所帶來的沖擊波,會否重新改寫武漢的城市地位?
陳耀認為,武漢本身發展基礎良好,不僅有九省通衢的地理優勢,還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預計疫情過后城市地位不會有大的影響。接下來武漢要鞏固疫情防控成果,加速把損失搶回來。
根據規定,武漢4月8日解除封城。家在武漢的秦尊文介紹,目前武漢正在小心翼翼地推動經濟社會恢復運行秩序,工業、制造業有一部分已經復工,商業剛剛開始恢復。
“武漢可以效仿其他城市,通過發放消費券的方式刺激消費。”陳耀建議,如此既有利于拉動消費激活經濟,又能滿足民生需要。
秦尊文認為,武漢雖GDP總量小于重慶、成都,但人均GDP高于前者,具有很大消費潛力。
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疫情受控后,中央要加大對武漢的支持力度,武漢有全國首個“5G+北斗”創新實驗室,去年“四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25.7%,具有建設新型基礎設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