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世界文化名城,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其時代表達。“三城三都”便是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時代表達。市委第十三屆四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上強調,要加快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塑造“三城三都”時代表達,不斷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天府文化影響力和城市文化軟實力。錦江作為成都的母親河,潤澤四千年,滋潤千萬人,為了讓錦江清起來、美起來、亮起來,成都啟動實施了錦江水生態治理,并努力打造“夜游錦江”休閑旅游新名片。昨日,成都晚報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今年春節期間,市民就能體驗“夜游錦江”,欣賞沿岸美景。
全程約4.4公里
兩岸打造夢幻燈光秀
望錦江流水悠悠,坐著畫舫,聽著古樂,順江而下,欣賞沿岸美輪美奐的燈光秀,春節期間,成都市民與來成都的游客就可以體驗到“夜游錦江”的美好生活畫卷。據成都文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蔣蔚煒透露,2月初,將試運行“夜游錦江”項目,夜游航段從339成華公園碼頭到合江亭段分段行船,全程約4.4公里。蔣蔚煒描述了“夜游錦江”的設計場景:屆時,錦江上會同時航行可乘坐三五人的烏篷船和可乘坐七八人的畫舫,不僅游客可以坐在船上看風景,在岸上的人看來,錦江夜游船也是成都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為了高質量打造“夜游錦江”的美好畫卷,在錦江兩岸還將有夢幻般的燈光秀,“在339電視塔那里,會有3D全息投影的熊貓爬塔,熊貓爬到最后會點亮整座電視塔,視覺效果非常震撼。在339電視塔周邊的錦江兩岸,將設置一些光影走廊,在柳浪灣將以高清投影天府文化的故事場景。屆時,該處還可變成新經濟背景下的企業新品發布、互動體驗的時尚空間。”蔣蔚煒表示,慕名來到成都的游客,會從寬窄巷子自然地輻射到夜游錦江項目。未來,隨著夜游錦江航線的延伸,夜游錦江將與錦江綠道融合打造。而天府錦城、寬窄巷子、錦江綠道、熊貓星球等文旅項目也可以互相整合,熊貓觀光巴士可以把各個項目串聯起來。
“這些重大項目都是建設‘三城三都’的載體,設計之初,已經考慮到文體旅融合發展。”蔣蔚煒舉例,在錦江綠道的江灘公園里就有沙灘排球,以及一些很受年輕人喜歡的新經濟的智慧體育項目。天府文化中心項目中,“我們會依托歷史文化遺址,在地下構建一個尊重歷史,跨越時空的遺址保護區;在上面打造特色的、時尚的、文創的、體育的旅游元素,會引進特色的攀巖、溜索等體育活動項目。”在寬窄巷子西側、同仁路片區,將打造以演藝為核心的夜間消費業態,該片區既會有老成都的記憶和味道,又會有時尚的演藝元素,這樣可以有效地將人流變成消費流和經濟流。在天府古鎮五鳳的二期建設里,將植入很多音樂元素,結合天府文化,打造全息、時尚、夢幻的音樂場景。
蔣蔚煒告訴記者,成都文旅集團將整合世界上最時尚的旅游消費模式,通過供給側改革來引領消費升級,植入高品質生活場景和新經濟消費場景,助力“三城三都”建設。“成都把建設世界文化名城作為定位,高瞻遠矚。隨著‘三城三都’的建設,未來,成都將以一個城市獨特的人文魅力,成為境內境外游客最傾慕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蔣蔚煒說。
從太古里到熊貓基地
將打造精品旅游軸線
在“三城三都”建設中,錦江區今年將以項目為引領,全力打造華興街、四圣祠、邱家祠等特色街區。錦江區委書記陳歷章表示,天府錦城片區打造的同時,周邊街巷的治理也要跟進,以此進一步提升片區的消費吸附力、消費影響力。成華區也將秉持文商旅城融合發展理念,主動融入世界文化名城和“三城三都”建設。成華區委書記劉光強介紹,成華區計劃打造“太古里—猛追灣—東郊記憶—北湖公園—熊貓基地”精品旅游軸線,聘請國際頂尖旅游規劃團隊,精心繪制成華文旅“資源分布圖”“業態匯聚圖”“項目招引圖”“場景布局圖”“功能配套圖”,系統編制“多圖共軸、多維共興”的精品旅游發展規劃體系。
同時,劉光強提到,成華區還將大力培育“錦江夜游、高塔夜秀、民居夜宿”等夜間經濟新業態,高標準打造“夜游錦江”品牌。此外,按照“工業遺存+文創園區+文旅地標”的“三位一體”建設理念、全力推動14處重要工業遺存產業化再造、景區化打造和社區化營造,高品質打造“東郊記憶”品牌。聚焦呈現“國際熊貓+北湖生態”雙核共興的世界級主題旅游新板塊,高端化打造“熊貓星球”品牌。劉光強表示,要加快構建“從白天到夜間吃住行游購娛”全通式體驗消費新場景,努力躋身成都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核心板塊。
建設世界旅游名城
大成都、大九寨、大香格里拉等將連片成線
成都市旅游局局長多央娜姆表示,去年成都旅游成果豐碩,涌現出明月村、竹藝村等鄉村振興、鄉村旅游典范項目,天府綠道、熊貓之都的規劃設計在強力推進。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國際國內營銷活動,提升了成都的美譽度和知名度,來成都的游客達到了15%的增長,旅游收入呈現了兩位數的增長。2019年將發揮“旅游+”的作用,農商文體旅融合發展,推出一批重大項目,多個特色街區、古鎮、一批休閑度假產品也正在建設中。
據多央娜姆介紹,將推進天府國際旅游度假區、都江堰精華灌區、天府綠道、熊貓之都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建設。圍繞涉旅產業功能區,特別是圍繞東進戰略,結合天府綠道建設,招引一批運動休閑大項目落戶。成都還將引進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型演藝項目。圍繞“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發展戰略,大成都、大九寨、大峨嵋、大香格里拉,大蜀道等旅游線路,將連片成線。還將開展豐富多彩的旅游推介活動,把成都的故事講到世界去。尤其要深入挖掘美食文化,不僅要讓游客品嘗成都美食,還要讓游客能在成都體驗世界美食。
國際川菜小鎮已啟動建設
“建設國際美食之都,郫都中國川菜產業園有著比較好的產業基礎,更應該主動擔當,勇于作為。”郫都區安德街道黨工委書記李維東介紹,位于安德街道的中國川菜產業園,是全國唯一以地方菜系命名的產業化園區,也是成都市確定的食品飲料產業功能區。“目前,已經啟動了國際川菜小鎮項目,致力于打造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國際川菜交流推廣中心和國際川菜美食文化旅游目的地。”據介紹,該項目主要通過會展總部、特色美食街區等設施打造,滿足原來工業園區的生活場景配套需求,目前正按照產城融合理念加緊推動建設。李維東表示,圍繞產業發展,項目將建設成為一個川菜調味品以及原輔材料的生產集散中心。通過打造川菜標準化,建設川菜現代化生產體系,延伸川菜產業鏈,尋求下一步的產業發展突破口。此外,還將打造傳承美食文化的傳播中心,“通過深入挖掘美食文化的獨特魅力,將美食文化推銷出去,把國內外優秀的美食文化請進來,以及產業化項目和社會資本的引入,轉換成發展競爭的優勢,釋放川菜產業的價值,來打造國際美食產業高地,助推成都建設國際美食之都。”
沸騰里街區將建火鍋博物館
“我們正積極在綠道上打造消費場景,包括咖啡館、健身房等。”新都區委書記許興國表示,按照可進入、可參與、景觀化、景區化原則,市民不僅可以在綠道上鍛煉,還能買到商品,體現了生態價值,也發展了綠色經濟。在消費場景的打造上,新都目前在綠道邊打造了一個天府沸騰小鎮,體現天府文化與火鍋文化的結合。據了解,天府沸騰小鎮緊緊圍繞綠道建設,創造生活消費場景,小鎮核心主題為火鍋、音樂文化,“不僅環境優美,綠道與火鍋疊加,成了市民打卡的網紅地。”綠道不僅僅是城市生態和市民健身的區域,“綠道+”讓成都的綠道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天府沸騰小鎮毗鄰成都熊貓基地,觀賞熊貓的世界各地游客,將就近體驗到成都的火鍋文化。這個區域集中“熊貓”和“火鍋”這兩個“超級IP”。天府沸騰小鎮定位為充分展示“中國味道·天府文化·成都生活·沸騰小鎮”的獨特魅力,打造展示成都天府文化魅力、美食之都美譽的重要窗口和嶄新名片。據悉,新都接下來還將繼續加快推進天府沸騰小鎮的建設。“在沸騰小鎮的核心區域,打造一條以火鍋為主題的沸騰里街區,以后要把沸騰里打造成為成都火鍋的‘博覽園’,相當于成都寬窄巷子一樣的特色街區。”據介紹,沸騰里街區分火鍋博物館、火鍋文化展示館、游客服務中心、特色餐飲街區、中心廣場以及音樂公社等功能區域。“我們的想法是打造成功以后,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成都吃火鍋,首選新都沸騰小鎮,體驗火鍋文化。因為現在火鍋的街區很多,但更多的需要植入文化,我們想在沸騰里街區,把火鍋文化的體驗感,做深、做透;同時還要做出品位、特色。”
建設國際會展之都
全國糖酒會
將在今年沖擊UFI認證
去年11月發布的“2018中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中,成都再次入選年度“中國最具競爭力會展城市”,連續兩年排名全國第四,中西部第一。同時,成都展會也實現了“三個突破”——總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參展參會人數突破1億人次,展出面積突破一千萬平方米。近年來成都會展品質、會展規模、會展影響力持續提升。未來,成都將如何繼續打造“國際會展之都”?成都市博覽局局長陳賦表示,今年,將按照《成都市建設國際會展之都三年行動計劃》布局措施、推動實施,提升展會承載能力,培育全球展會品牌,堅持市場化的方式和國際化的標準,挖掘好、利用好會展在投資促進、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內在價值和延伸溢出效益,高質量建設國際會展之都。
力爭通過全球展會認證項目10個
正在成為全球食品酒業行業第一大展的全國糖酒會,今年3月,將在成都中國西部博覽城迎來第100屆。“糖酒會正在申請UFI的認證,我們有希望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成為國際標準的全球化展會。”陳賦告訴記者,目前,成都已經形成一批在國內外享有知名度的展會品牌,包括中國(西部)國際口腔設備與材料展覽會、成都國際家具工業展、中國(成都)國際茶業博覽會、成都國際車展、成都美博會(CCBE)先后通過全球會展業權威機構國際展覽業協會(UFI)認證。據了解,UFI是迄今為止世界展覽業最重要的國際性組織,獲得認證是展會品質、實力和國際化得到全球同行認可的標志,是全球會展行業的“金質勛章”。“今年年底,爭取通過UFI認證的展會項目達到10個。”除了推動本土展會的國際化,國際展會的本土化也是推進會展名城建設的著力點。今年將有慕尼黑環博會、旅游交易博覽會、建筑工業展等多個國際知名展會落地成都。
已梳理超過100個展會精準對應
會展作為一種新的產業類型,涉及到多方面的內容,既包括商品流通,又包括要素流動和人員、信息的交流,是以會展業為中心,以相關產業為依托,跨產業、跨區域的經濟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當中一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會展業已經成為衡量一座城市開放度、城市活力、發展潛力的重要標準。
“今年將要重點打造‘大會展格局’。”陳賦解釋,所謂大會展格局,是把全市會展平臺,與成都市“5+5+1”主導產業、66個產業功能區、全市投促重點相結合,打造“會展+產業+功能區+投促”一體化發展格局,形成融合一體發展機制。目前,市博覽局已經梳理了119個會展項目,將根據各類會展主題,一一對應在主導產業、功能區以及投促重點上,將會展的影響力切實轉化為生產力。
此外,還將鼓勵更多國際知名會展公司到成都,與本地企業項目合作、設立分支機構等多種方式,共同為建設會展之都奠定基礎。據介紹,目前進駐成都的涉外知名會展公司有5家,通過合作項目來蓉的有12個,“合資合作項目數字還不夠大,爭取今年入駐成都的涉外企業新增2-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