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在太陽島上堆雪人萌芽的中國雪雕藝術,是哈爾濱人創造的“雪的智慧”,這種智慧源源不斷地為哈爾濱乃至全國“推送”了一批批優秀的雪雕作品,還有人才。剛剛試開園的第33屆太陽島國際雪雕藝術博覽會,已經制作完成了70余組雪雕,這些雪雕的設計者、制作者甚至是力工,既有熟悉的老面孔,也有“后浪”閃現。
張寧閣、賈士元、殷曉實、董曉波……我國第一代雪雕藝術創作者們已從當年青澀的“文青”,變成邁進中老年門檻的“大叔”,時代競速下的雪藝傳承走到了“十字路口”。老雪匠們不吝才華,正努力將手中的雪鏟,傳遞給一代代新人。
年過七旬仍堅持做雪雕到的老唐、59歲仍帶領百人隊伍奮戰在現場的張工、45歲從農村走出來現在有車有房的張氏兄弟、37歲自己開了雕刻公司可以獨當一面的勝子……雪雕大工匠是我們這個以冰雪為榮的城市的稀缺人才,“后浪”涌動中,“人才梯隊”正在形成。
摘下“面罩”,老“雪匠”有著雪一般純凈的笑容,很難想像他已經56歲
戴著全臉遮擋的“臉基尼”和墨鏡,站在33米高的主塑“華夏神龍”頂端作業,賈士元小心翼翼地用木板和雪鏟修整神龍的眼睛。
細碎的雪塊和雪沫不斷向他頭上、身上襲來,嘴里呵出的熱氣遇到雪沫,很快將墨鏡片浸得模糊一片,但賈士元手上的動作卻沒有一絲松懈。
走下主塑,賈士元黑色的“臉基尼“和墨鏡讓他很像漫威大片兒里的“美國隊長”。摘下““臉基尼“,這位老“雪匠”有著雪一般純凈的笑容,很難想像他已經5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