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人社局印發《常州市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常人社辦〔2020〕84號)(以下簡稱《規劃》),推出一系列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政策措施,現解讀如下。
一、《規劃》起草背景
一是黨和國家對技能人才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高度技能人才建設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工業強國都是技師技工的大國,我們要有很強的技術工人隊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后,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更進一步要求,江蘇要著力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范,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把握新階段,貫徹新理念,融入新格局,省委省政府《中共江蘇省委關于制定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和省人社廳技能人才“十四五規劃”座談會中對技能人才工作都做出了重要指示。為貫徹落實上級部署,有必要制定《規劃》,推進常州市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二是高質量發展對技能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十四五”期間,常州將強力推進“五大明星城”建設,奮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城鄉融合發展、民生保障水平走在前列。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在于不斷增強經濟的活力、創新力和競爭力,技能人才作為重要的人力資本要素必須盡快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全面提升整體素質和能力。常州智能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急需一大批掌握精湛技能和高超技藝的高技能人才作支撐。隨著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特別是信息化、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具備高超技能、良好理論和技術知識素養、一專多能的高技能人才將成為技能人才隊伍的需求主體。
三是深化改革工作對技能人才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入開展新時代常州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是人社部門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構建自主可控現代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必須加快培育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新時代常州產業工人大軍。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一體化發展需要常州積極聯合蘇、錫探索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新模式新方法,取得新經驗新成效。作為全省唯一向國家推薦的首批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常州未來五年將以創建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為契機,系統謀劃、重點突破、改革創新、試點示范,努力推動職業教育創新,為蘇錫常都市圈乃至全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提供常州經驗、貢獻常州智慧。這些重大改革任務都對進一步健全技能人才發展體系,發展和壯大技能人才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規劃》主要內容
《規劃》提出八項舉措進一步健全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八大體系”。一是進一步健全技能人才政策體系,包括納入政府規劃、完善政策環境、著重深化改革3個方面;二是進一步健全技能人才引育體系,包括注重高技能人才引進、持續開展技師研修、推廣企業新型學徒制、支持江蘇(武進)技能人才服務園建設4個方面;三是進一步健全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包括有序銜接職業資格考核鑒定、認真開展監督管理和服務、加強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逐步建立專項職業能力考核制度4個方面;四是進一步健全職業技能競賽體系,包括不斷發揮技能大賽牽引作用、組建常州技能競賽組委會、健全“企業行業—轄市區—市”三級技能競賽體系3個方面;五是進一步健全公共實訓載體體系,包括以技工院校優勢專業為主線、依托技工院校、行業協會、大型企業協調共建2個方面;六是進一步健全技工教育發展體系,包括貫徹《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制定實施《常州市技工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打造常州技工教育品牌3個方面;七是進一步健全技能人才待遇體系,包括提供技術工人政治待遇、提高技能人才經濟待遇、提高技能人才社會待遇3個方面;八是進一步健全技能人才榮譽體系,包括完善技能人才個人榮譽體系、完善企業院校技能人才榮譽體系、構建技能人才工作宣傳體系3個方面。
三、《規劃》特色亮點
1.規模數量提高。5年新增技能人才15萬名以上,2025年全市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30萬人以上。全面推進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5年培養新型學徒10000名以上。組織50萬名職工參加職業技能培訓、5萬名職工參加職業技能等級認定。
2.培育質量提升。5年新增高技能人才5萬人,2025年全市高技能人才達40萬以上。加快技能領軍人才培養選拔,5年內組織500名以上技師、高級技師赴海內外研修,各級首席技師等高技能領軍人才達350人左右,各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達120家,每萬名勞動者中高技能人才1400人以上,繼續位居全省前列。
3.評價指標優化。全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會議要求“積極推進終身職業技能培訓”“推動技能人才工作上新臺階”,對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突出用人單位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發揮第三方評價機構的重要作用。鼓勵管理規范、制度健全的規模企業根據自身特點開展技能人才自主評價。鼓勵企業結合地區產業實際,在職業資格目錄范圍之外開展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并給予相應補貼。
4.產教融合提質。加快推進我市產教融合型城市試點建設,突破體制機制等多重因素影響,健全校企合作育人、協同創新體制與機制,加快技工教育內涵建設提升,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圍繞企業創新發展需求,持續擴大技能人才培養數量,完善技能人才培養結構,提升技能人才培養素質。推動我市教育優先發展、人才引領發展、產業創新發展,為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為其他地區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產教融合路徑、經驗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