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青島博士后工作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首次發布,旨在總結回顧青島博士后工作發展歷程,介紹博士后工作的青島創新和實踐,進一步匯聚全社會力量支持博士后事業高質量發展。
青島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胡義瑛介紹,《白皮書》分為前言、正文及附錄三部分,共約1.9萬字。正文包括青島博士后工作發展歷史沿革、創新實踐、經驗啟示、下一步工作展望四個部分。附錄主要介紹了青島市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山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青島市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的基本情況。
青島在全國率先探索開展了博士后工作。1988年,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批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這是青島市改革開放以來實施人才強市戰略、開發人才資源的重大舉措,正式拉開了青島招收培養博士后高層次人才的序幕。
經過3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青島市全面把握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要求,主動把博士后工作融入城市發展大局,圍繞博士后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創新出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在全國全省具有一定領先性的政策,實施了一系列有力度、有溫度的人才服務舉措。2019年、2020年,先后舉辦兩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成果大賽,激發了博士后創新創業熱情,促進了科研成果轉化。2020年,率先組建博士后平臺協作聯盟,有效推動了產業與金融的結合,促進了人才聚集。同時,山東省人社廳和青島市政府共同主辦了紀念中國博士后制度實施35周年青島系列活動,舉辦了2020年“博新計劃”創新創業青島峰會、山東省博士后創新創業成果博覽會等活動,建立了膠東經濟圈博士后平臺協作“1+5”聯盟,取得了良好成效。
截至2020年底,青島擁有博士后站118家(其中博士后科研流動站6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含分站)52家)、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19家、市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30家。累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4800余人,占全省的39%,累計出站(基地)留青博士后1700余人,留青率超過76%。累計向博士后設站(基地)單位和博士后人員發放各類資助(補貼)5.1億元,有力支持了博士后站和基地建設,促進了博士后人才的引進培養。青島博士后人才,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800余項,部分人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青島市拔尖人才”等稱號,這些人才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是促進青島科技興城、人才興市的重要力量。去年,國家人社部、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對全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工作站開展五年一次的綜合評估,青島10個流動站和7個工作站被評為優秀等級,優秀數量和總體成績均位居全省第一。
“博士后制度已成為青島吸引高層次人才的重要渠道,成為城市擴大開放和引進人才的重要窗口。”胡義瑛表示,青島市將以博士后人才集聚為重點,以博士后人才留用為目標,實施更加積極開放的人才政策,培育更具生機活力的創新創業平臺載體,打造更加優化的人才發展生態。重點圍繞加快形成全市博士后工作合力、打造博士后創新創業高端平臺、發揮博士后平臺和博士后人才作用三方面著力開展工作,力爭到2022年底,全市建成博士后科研流動站7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0家、山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30家、青島市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6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