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3日舉行的2022年浦東新區科技節開幕儀式上獲悉,浦東大企業開放中心(以下簡稱GOI)累計已達到47家。
巴斯夫開放創新中心、GE醫療上海創·中心、上海諾基亞貝爾OpenX lab開放創新中心、聯想上海開放創新中心等2022年浦東首批13家GOI也在當日亮相。
隨著浦東科學研究、科技創新、創新創業環境的不斷優化,“熱帶雨林”式創新生態的初步形成,各類優質創新主體得以集聚,特別是一批以科技領軍企業的創新主體加速集聚,創新活力四射。
去年7月,浦東啟動實施GOI計劃,旨在發揮大企業的創新資源和全球創新網絡優勢,集聚、培育、孵化創新鏈上的中小科技企業,開展協同創新。目標在三年內建設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100家以上、賦能高質量創新企業5000家以上。
如今,浦東GOI累計已達到47家。2021年一年浦東34家GOI集聚賦能合作伙伴36家,賦能科創企業超2000家。
當天,由中船郵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發起的郵輪內裝產業開放創新中心,明確將聚焦郵輪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郵輪戰略,推動本土郵輪內裝產業鏈本土化實現突破,逐步形成具有國際國內引領效應的郵輪內裝產業標桿示范。
巴斯夫開放創新中心,由德國化工企業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發起,以巴斯夫亞洲開放研究網絡NAO為建設主體,將依托于巴斯夫科研及商業實力,結合NAO科技合作網絡,與高科技創新企業形成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
在上海市浦東新區科學和經濟委員會主任李慧看來,在浦東引領區加速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引入更多的全球科技創新資源,以全球開放視野擁抱科創和產業創新,“今后,我們還將用更加個性化、精細化服務促進GOI全面升級,加速科技創新成果在浦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