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為推進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2011年以來,省財政多措并舉全力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一是設立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自2011年起,省財政每年安排10億元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點支持具有前瞻性、戰略性重大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項目,具有先導性、基礎性、突破性的重大產業化項目,基于提高產業和區域創新能力的重大載體建設以及具有國際或國內先進水平的新產品和新技術應用示范項目。至2018年底,已組織實施7批次無償支持項目344個,下達專項補助資金37.62億元,帶動項目總投資1576.93億元。
二是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為更好地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自2014年始,專項資金由單一無償支持方式調整為無償和有償相結合的方式,通過低息委托貸款的方式,累計安排5.8億元,扶持了蘇州維業達公司觸控傳感器生產線產能擴建、江蘇匯成廣電公司LCD芯片生產線產能擴建等33個項目,帶動項目總投資37.47億元。
三是積極爭取中央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試點。經積極爭取,2013年我省南京智能電網、鹽城風電裝備、泰州新型疫苗和特異性診斷試劑等3個城市特色產業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2013-2015年,累計獲得中央財政補助資金5.1億元,省財政、地方財政分別安排配套資金5.1億元。通過財政資金的引導扶持,試點區域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放大,三地累計引進產業鏈企業近150家,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均超20%,科技創新資源加速集聚,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南京市新增創新平臺18家,鹽城市、泰州市共取得專利270余項。
四是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投資基金。為吸引社會資金和金融資本,支持處于培育期或初創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2017年省財政出資3.6億元,設立了首期規模為10.91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基金。目前,該基金已進入實質性運作,投資項目4個,累計投資額2.78億元。
在財政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
一是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從2012年的22.4%提高到2018年的32%。
二是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平臺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其中全省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61家,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716家;未來網絡、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設施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獲批并加快建設;中復神鷹牽頭完成的“干噴濕紡千噸級高強/百噸級中模碳纖維產業化關鍵技術及應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量占全省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量的比例超過1/3。
三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物聯網、生物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等產業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南京智能電網、鹽城海上風電、泰州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培育形成南京軟件和新能源汽車、無錫集成電路和物聯網、徐州新能源材料和高端裝備、常州新能源和碳材料、蘇州納米和信息技術、南通海工裝備、揚州高效節能光源、連云港新醫藥等一大批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