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在打造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人才高地、創新高地、產業高地中又推新舉措。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近日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有關人才政策措施》,21條新政直指示范區急需突破的人才政策瓶頸,突出先行先試。這也是我省在科技創新40條的基礎上,聚力人才政策創新,厚植蘇南示范區發展優勢。
允許特設崗位引進領軍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
今后,示范區事業單位的用人自主權將進一步擴大。新政規定,蘇南示范區內各事業單位可按照相關規定自行制定崗位管理辦法,在核定的崗位總量內自主設置內設機構及管理、專業技術、工勤技能崗位,較低等級崗位可由單位根據需要統籌使用,崗位設置方案報同級人事綜合管理部門核準。
因事業發展需要的領軍人才及其他急需的緊缺人才,可按規定設置特設崗位,不受崗位總量、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限制。專業技術二級崗位沒有設置或沒有空缺的,可以低崗位高聘或超崗位聘用。
省人社廳副廳長朱從明解釋說,區域創新離不開優秀人才,新政突破崗位總量、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限制,允許用人單位特設崗位引進領軍人才、急需緊缺人才,這對于樹立鮮明引才導向,提高人才使用效率,激發人才創新活力都有積極意義。
急需緊缺外籍人才引進條件更寬松
示范區要率先發展,必須暢通人才流動配置渠道,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引進制度。新政放寬區域急需緊缺外籍人才的引進條件,明確對蘇南示范區內企事業單位聘用的急需緊缺外籍人才,取消年齡限制,視外國人才類別,為其辦理最高期限的《外國人工作許可證》。
長期以來,國內對引進外籍人才都有年齡要求,比如65歲以上的外籍人才很難獲得工作許可。示范區率先嘗試取消外籍人才年齡限制,可以讓示范區更積極主動招攬人才,也可以讓那些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較高知識儲備、年齡偏大的人才不被卡在引進門檻之外。
與此同時,新政還允許外國留學生畢業后直接留蘇就業。放寬外國留學生在蘇工作限制,允許碩士及以上的優秀畢業生直接在區內工作。
下放高級職稱評審權實現“點對點”
集聚創新資源的同時,如何調動區域內現有人才的積極性?新政同樣給了示范區更大的自主權,率先在示范區下放正高級職稱評審權。“點對點”明確下放的區域為蘇南5個設區市,明確下放的專業為工程系列建設、機械、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等4個專業正高職稱評審權,下放衛生、社區衛生、護理等3個專業副高職稱評審權。同時,將積極推進部分科研院所、大型骨干企業和新型研發機構自主開展評審、自主發放證書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