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新增百億元,著力構建一流的現代產業體系,鼓勵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加快智能升級、智慧轉化、智力集聚步伐……陽春三月,我市連發政策利箭,助推“寧波智造”全速起跑。
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兩會上,“智能制造”同樣炙手可熱。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明確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報告指出,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快、云計算、物聯網應用,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傳統產業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推進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區、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深入實施工業強基、重大裝備專項工程,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中國制造向中高端邁進。完善制造強國建設政策體系,以多種方式支持技術改造,促進傳統產業煥發新的蓬勃生機。
智能制造助推經濟轉型升級
制造業是創新的主戰場,是保持國家競爭實力和創新活力的重要源泉。當前,智能制造已成為全球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和變革的核心。我國也已將智能制造作為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發展的主攻方向。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為推動智能制造發展,我國已發布了《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指南》,持續推動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開展了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研究編制智能制造發展規劃。
“過去兩年,我國在智能制造工程方面開展了226個智能制造的綜合標準化試驗驗證和新模式應用項目,遴選了109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經過初步摸底,這些示范項目生產效率平均提高了30%以上,運營成本降低了20%以上。”苗圩說。
智能制造分三個階段,即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其中智能制造是終級發展目標。苗圩表示,企業應該從完善標準、突破核心技術、用高端裝備武裝產業、保障工業網絡安全等幾個方面著手,突破發展瓶頸。
有關專家表示,智能制造不僅是先進技術的引進和創新,更是企業管理的創新和模式的創新。我國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制造業國家,但是更多表現為中低端產品的龐大產能,粗放式的產能擴張難以為繼。智能制造的發展,將有助于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附加值,緩解我國制造業日益高企的人工成本問題,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