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寶雞市自2010年被確定為國家醫改首批試點城市。6年過去了,寶雞交出了一份什么樣的醫改樣本?
“關于人才的問題,我認為是醫改中最需要創新的,寶雞在淡化編制方面的探索和實踐,值得全省進一步研究學習。”9月22日,陜西省醫改辦主任、省衛計委副主任劉嶺在寶雞醫改媒體溝通會上道出了寶雞醫改在人事管理上改革的亮點。
主動探索新模式
寶雞市位于關中平原西部,作為典型的西部城市,長期以來高學歷的醫學人才缺乏是制約當地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瓶頸之一。
寶雞市中心醫院,2003年時,專業技術人員643名,其中大學本科以上學歷164名,而研究生僅7名。
為了破解人才“引進難、留不住、待遇低”問題,寶雞市開始探索淡化編制管理的制度創新,實行“兩放開一搞活”——放開人事權、分配權,搞活績效考核——新模式。
談到具體做法,寶雞市衛計局局長、市醫改辦主任寧建國介紹說:“一是淡化編制審批管理。賦予城市公立醫院在編制外用人自主招聘權。新聘人員一律實行人事代理和合同管理,與在職在編人員享有同等待遇,納入事業單位退休養老保障機制,徹底解決新聘人員后顧之憂。”
寶雞市級公立醫院原有編制2338個,目前在崗人員6028名,其中聘用人員4678人,聘用人員占總人數76.92%。先后引進博士、碩士畢業生372人,高級職稱156人。
“早在2004年,遠在寶雞被定為國家首批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之前,我們就已經開始了創新人事薪酬制度、激發公立醫院發展活力的探索。”寧建國說。與淡化編制相配套,寶雞市在公立醫院醫改中同時落實收入分配自主權與強化績效考核。
收入分配方面,按照“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原則,實行崗位加績效工資制,把政策工資檔案化,將政策性工資中的基本工資部分予以保留,其余工資部分按崗位核定績效。寶雞市直屬的6所公立醫院醫務人員年人均收入由2012年48516元增至2015年71628.9元,比當地社會平均工資高出98.68%。
“寶雞的醫改,是自發的、主動的、原創的,很多經驗是在國家出臺政策以前寶雞就已在探索了。”劉嶺對寶雞市醫改的自發性看得真切。
走進中南海作匯報
“淡化編制”,能否留住人才?這也是寶雞市中心醫院院長任煒長期思考的問題。
“淡化編制前,醫療人才奇缺。因為沒有編制,想來的人來不了,能力不行的人走不了。”編制問題一度羈絆該醫院引進人才工作。任煒說:“寶雞市公立醫院人員編制于上世紀80年代初核定,30多年未做調整,編制數量與醫院發展和群眾就醫需求形成巨大反差。”
為了改變這種困局,市中心醫院推行全員聘用制。人員招聘由科室提交需求計劃申請,醫院確認后上報市衛計局、人社局,面向社會統一組織招聘。從2004年1月起,寶雞市中心醫院新聘人員人事檔案交由寶雞市人才交流中心管理。與此同時,放開收入分配自主權,實行崗位加績效工資制。
2010年,醫院業務總收入35291萬元,職工平均月工資4580元,而2015年,總收入到80468萬元,職工月平均工資為8806元。
截至2015年,寶雞市中心醫院專業技術人員達到1663人,其中博士3名,碩士220名,大學本科以上學歷1328名。
寧建國講到寶雞在淡化編制改革中的創新之舉時透露,寶雞在2014年作為全國僅有的2家地市單位走進中南海作匯報醫改經驗,受到了劉延東副總理的贊揚肯定。
關鍵是把人才留在基層
留住人才,更要吸引人才到基層。
“本科學歷來基層就業,4萬元安家費;研究生學歷,在此基礎上,就業單位再補貼4萬,還可以獲得10萬元的購房無息貸款。相當于一名碩士到鳳翔縣醫院工作可以直接領到18萬元。”寶雞市鳳翔縣醫院院長李榮華在介紹縣醫院吸引人才到基層的經驗時說。
據鳳翔縣衛計局副局長孫文斌介紹,政策制定兩年多來,全縣共招聘醫學本科生93人,注冊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護士分別新增243人、178人;縣級公立醫院本科以上學歷人員占比達42%。衛生人才隊伍成不斷壯大勢態。
近年來,鳳翔縣醫院累計投資3240多萬元,先后進口多臺先進醫學設備,讓該醫院的硬件得到了重大的改善。但在李榮華看來,鳳翔縣的舉措雖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之一矛盾,但基層醫院還是相對缺乏衛生高級人才。
在總結寶雞醫改目前還存在的問題時,寧建國說:“衛計隊伍結構性矛盾較為明顯,基層人才缺乏。”
然而,為了留住人才,作為一個西部城市的醫改探索,“寶雞模式”對全國的醫改進程,不無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