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訊 淄博市“藍繁”天數同比增加30天,2016年上半年再增22天,重污染天數減少情況及PM2.5濃度改善情況均居全省首位。這一喜人的變化,與一個關鍵詞密不可分,這就是“綠動力提升工程”。
淄博作為一個老重化工城市,產業結構具有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特性,傳統產業優勢弱化與新興產業接續不足矛盾突出。如何精準施策,打破阻礙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
從淄博產業結構的實際出發,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啟動“綠動力提升工程”,圍繞燃煤鍋爐、建材、冶金、碳酸鈣等主要行業和領域,通過電站鍋爐改造、高效煤粉鍋爐替代改造、集中制燃氣、陶瓷集中制粉等一系列工程技術措施實施綜合治理,加快推動全市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工程共涉及18個專項,總投入約107億元,將對全市所有燃煤設施、工藝及煤炭生產、運輸、儲存、使用等各個環節進行綜合治理,在轉換發展動力、倒逼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的同時,推動生態淄博建設實現新突破。
為確保工程的有序推進,淄博市設立了綠動力提升指揮部,制定系列配套政策,設立10億元綠動力提升工程專項獎補資金,采取組建專家組、委托社會中介機構等方式,對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
截至6月30日,全市綠動力提升工程項目竣工率63.64%,開工在建率30.51%,累計投資進度51.53%。2016年,全市將完成工程的主體建設任務,實現80%的項目竣工運行,剩余項目2017年底前全部完成。項目與治理前相比,預計年削減燃煤消耗1200萬噸,減少煙塵排放3萬噸、二氧化硫排放12.1萬噸、氮氧化物排放7.8萬噸,分別可降低63%、82%、70%,從本質上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生態淄博建設將邁出實質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