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常態挑戰,1至10月,溫州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增速實現三個“高于”,即高于去年底1.8個百分點,高于上半年0.6個百分點,高于全省1.7個百分點,居全省第3位,位次比上半年前移2位;其中全市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9.4%、10.2%和9.5%。
“騰籠換鳥”的持續推進之下,溫州工業經濟呈現提質增效發展的良好態勢。而今,隨著“四無”整治的大力開展,產業轉移的加快,小微園等創新平臺的打造,溫州的產業重整提升將進一步加速。
力度空前
打好“四無”整治攻堅戰
日前,一場集中整治“四無”生產經營單位促進小微企業成長提升專項行動在溫州全市轟轟烈烈開展。溫州市全線出擊,強力執法,力度空前,已形成雷霆之勢,戰績顯著。據溫州市經信委有關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全市對累計排查發現的132776個“四無”生產經營單位,實施整治50863個,其中限期整改22149個,停產整改3105個,關停取締25609個。
“四無”單位,指的是無證無照、無安全保障、無合法場所、無環保措施生產經營單位,是溫州“低小散”問題的癥結所在,也是“騰籠換鳥”工作要騰退的重要對象。不解決“四無”問題,溫州產業難以脫胎換骨,社會發展難以為繼。為此,溫州在10月上旬開展了以整治“四無”生產經營單位為主要內容之一的“大拆大整”行動。
為掌握詳實數據,做到有的放矢,溫州市以整治標準為依據,以網格為單位,開展“拉網式”排查,通過開發建立“四無”生產經營單位綜合管理信息平臺,按統一格式,“一戶一檔”建立臺賬,逐個鎖定整治對象。甌海區充分借助當地“四色”分類管理平臺,對“四無”整治對象進行分析、對比、篩選、核實,確定排查清單,防止虛報、漏報、瞞報。永嘉縣實行網格化排查與組團式排查相結合方式,充分發揮基層站所、鄉鎮干部、駐村干部、村干部、網格員積極性,做到“走村不漏戶”。
其間,溫州市堅持邊排查、邊整治,堅持“零容忍”、頂格執法,依法采取斷水、斷電、查封等綜合措施,該關停取締的堅決依法關停取締,該整改的也要先關停再整改。各地、各部門從注冊登記、用電、用房等環節著手,完善政策措施,嚴把市場準入關。甌海落實房東的主體責任,要求房東不得將場所出租給問題企業使用;浙南產業集聚區規定一律禁止民宅使用三相電。
創新機制
推進工業企業搬遷改造
面對發展新要求,如何以產業優化升級促進城市發展升級,以大溫州視野,實施工業企業整體或生產基地從一個縣(市、區、產業集聚區)搬遷至另一個縣(市、區、產業集聚區),從而達成城市空間科學合理布局,成了溫州亟待解決的問題。今年4月,溫州市下發《關于建立工業企業市域內跨行政區域轉移工作機制的意見(試行)》和《關于推進市區工業企業搬遷改造的實施意見》,提出按照“搬遷一批、轉型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滾動實施三年搬遷改造計劃,力爭通過6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限制發展區范圍工業企業搬遷,并確立了創新的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