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首次出現在中央政府的工作報告中,讓人耳目一新。“工匠”是有工藝專長的匠人,包括我們熟悉的木匠、鐵匠、石匠等。“工匠精神”即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就是要求每個企業都要像優秀的工匠一樣,精心琢磨自己的產品,竭盡全力、精益求精,生產制造經得起市場考驗、社會認可的高質量產品。時至今日,雖然作為一個曾經龐大的社會群體,工匠已經逐漸淡出現代人的生活,但他們所代表的精益求精、推陳出新的精神卻永不過時、歷久彌新。
“工匠精神”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在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各行各業都需要“工匠精神”。發展體育事業,建設體育強國,同樣離不開“工匠精神”。
發展群眾體育需要“工匠精神”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群眾體育工作,將全民健身作為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上升為國家戰略。2016年6月,國務院正式印發了《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是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后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的首個頂層設計;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全民健身成為健康中國建設的有力支撐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國家名片。一方面群眾體育工作面臨著新的歷史機遇和挑戰,這就要求體育工作者要秉承“工匠精神”,切實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群眾體育工作關乎民生,涉及人民群眾最切身的利益,“工匠精神”更要體現在細微之處,想民之所想,謀民之所需。
在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方面,要想更好地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建設群眾“家門口的健身房”,就必須將“工匠精神”貫穿始終,盡心竭力、精益求精,不搞政績工程、面子工程,以群眾需求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精心打造一批利用率高、經久耐用、群眾口碑好的全民建設活動場所和設施。近年來,太原市打造的汾河體育健身長廊,就充分體現了體育工作者的“匠心獨運”;在建設群眾體育組織方面,基層群眾體育組織直接面向群眾,更要對其加強引導,培養群眾體育組織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的“工匠精神”,積極探索群眾體育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努力為城鄉群眾參與全民健身活動提供多元化服務;在開展群眾體育活動方面,要想活動得民心、順民意,就要以精心、細心、耐心的“工匠精神”,廣泛開展富有地域特色、群眾喜聞樂見的全民健身活動,讓各類精彩紛呈的群眾體育活動遍布公園廣場、街頭巷尾。太原市近年來開展的太原國際馬拉松賽、龍城賽龍舟等品牌活動,就是充分結合群眾需求和城市特色,跳出體育辦體育,精心組織籌劃,真正將體育活動打造成“市民的節日”。
振興競技體育需要“工匠精神”當前,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競技體育已經成為評判一個國家和地區社會進步快慢、國民素質高低的重要窗口,成為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綜合展現,具有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凝聚奮進力量的重要作用,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
競技體育工作的“工匠精神”,體現在競技體育工作者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的職業精神中。近年來,太原市著力加強競技體育隊伍建設和后備人才培養,培養出一支支甘于奉獻、業務精湛、拼搏進取、能打硬仗的堅強團隊。運動員、教練員就是秉持著這種“工匠精神”,不顧傷痛,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吃苦耐勞,加班加點,十年磨一劍,最終奪得名次。一大批管理人員、后勤保障人員、體育科研人員,以服務運動員為已任,默默無聞,無私奉獻。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支支目標明確、甘于奉獻、團結拼搏的優秀團隊,才能經得住各種大賽的考驗,在國內外各類大賽中捷報頻傳,推動太原市競技體育邁上新的臺階:在2013年全國第十二屆運動會上,太原籍運動員獲得3金、3銀、4銅的優異成績;在2014年山西省第十四屆運動會的競技體育項目中,獲得金牌265.5枚、總分 6205.75分、輸送貢獻獎354枚金牌,均列全省第一;在2014年第17屆亞運會上,太原籍運動員取得2金、1銅的成績;在2015年第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上,太原市體育代表團取得了金牌11枚、銀牌9枚、銅牌7枚的優異成績,取得了我市參加全國綜合性運動會的歷史最好成績;在2016年巴西里約奧運會上,我市擊劍運動員郝佳露、游泳運動員曹玥代表中國出征,郝佳露在女子重劍團體賽中獲得銀牌,打破了太原籍運動員12年無緣奧運的沉寂,是時隔32年后龍城體育健兒再次登上奧運領獎臺,全面實現了“省運領先、青運有位、全運有金、奧運有人”的太原競技體育奮斗目標。
競技體育工作的“工匠精神”,還體現在競技體育工作者的開拓進取精神中。近年來,我市競技體育工作立足長遠、夯實基礎,多策并舉、重點攻關,著力提升發展實力,努力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實力和影響力的“太原兵團”。
壯大體育產業需要“工匠精神”體育產業是一項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健康產業、綠色產業,其“工匠精神”更多的體現在勇于創新、開拓進取的工作狀態。如何緊緊圍繞體育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為經濟整體發展作出貢獻,就是考驗體育工作者“工匠精神”的試金石。
2016年3月,山西省政府印發了《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實施方案》。當前,太原市委、市政府正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推進轉型綜改示范區建設,推動全市經濟發展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在此背景下,發揚“工匠精神”,開拓思路、改革創新,著力破解影響太原城市發展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環境污染嚴重、就業壓力突出等問題,促進環境質量的改善,推動城市人居環境的優化,為市民群眾和外來投資者提供良好的生活和發展空間,成為太原體育產業發展的首要目標。目前,我市正以2015年太原市人民政府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為抓手,著力推動體育產業供給側改革,搞好這項工作必須把“工匠精神”貫徹始終。
城市興則體育興,體育興則城市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體育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體育在提高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弘揚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一重要論述,是對新的歷史時期我國體育進一步改革發展的準確定位。這就要求我們體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自覺弘揚和踐行“工匠精神”,秉持恬淡平和、追求極致的工作態度,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體育獨特而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