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過度包裝難以規避,諸多問題成為制約物流產業的“攔路虎”。12月18日,合肥市政府第78次常務會審議并通過了《合肥市物流標準化試點工作方案》,未來兩年,物流成本、包裝耗材都將得到控制。
“標準托盤”將成物流業頂梁柱
今年7月,合肥市被確定為2016年物流標準化試點城市。市長凌云在會上強調,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凸顯,造就了合肥物流產業的蓬勃發展。接下來,合肥則要抓住物流標準化城市試點的機遇,力爭做大做強物流產業。
面對物流產業的難題,合肥市將從何入手?《合肥市物流標準化試點工作方案》明確,“力爭通過2年的試點,全市物流標準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標準托盤在快消品、農副產品、藥品、電商等領域廣泛應用,標準托盤年保有量占城市托盤總量的比率提高10%以上,引進和培養1-2家大型托盤生產商,建成服務于物流標準化的公共信息服務平臺”。不難看出“標準托盤”是今后物流產業發展的核心因素,順應了產業發展的趨勢。
破解過度包裝,既可以降低企業成本,又可以避免浪費。對此,合肥市將鼓勵生產制造或流通企業,按商品特點分類探索“周轉箱(筐)+托盤”的單元包裝盒無包裝模式,減少流通過程的二次包裝。同時,支持包裝生產企業推廣可重復使用包裝、標準化精準包裝,探索包裝物利用配送渠道回收、社區便利店回收等模式。
“智慧物流”更加貼近市民生活
隨著物聯網、的發展,“智慧城市”已經觸手可及。未來,合肥的物流產業也會更具“智慧”。《工作方案》提出,合肥市將著手提升重點領域的標準化水平,智慧物流配送便是其中之一。
“鼓勵和指導快遞物流企業應用物聯網、、智能包裝等先進技術,建設標準化的智慧物流園區、智慧倉儲配送中心、智慧末端配送站、智慧物流車隊,推廣共同配送、共享物流等先進配送模式,提高物流配送綜合服務能力和整體發展水平。”不難想象,智慧物流配送將大大提升效率,縮短市民朋友等待時間。“智慧末端配送站”將以什么形式與市民見面,也讓人充滿期待。
在農產品物流方面,標準化將讓果農、生產企業、物流企業皆大歡喜。今后,通過應用標準的可折疊周轉筐(周轉箱)和標準托盤,合肥市將做到農產品在采摘和配送環節不翻筐、不倒筐,從而降低農產品損耗和包裝成本,重點解決農副產品流通領域配送標準化水平低、損耗率高等問題,提高物流效率。
此外,在高端的冷鏈物流上,合肥市將重點支持藥品、農副產品等領域冷鏈物流標準應用,提高冷庫、冷藏車輛標準化水平,建立溫度控制、保質時間限定等運營制度,做到全程控溫和可追溯。
物流企業可申領“大禮包”
在幾天之前,合肥市剛剛入選“中國快遞示范城市”創建試點,成為安徽省唯一入選城市。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合肥市快遞企業累計完成業務量2.67億件,占全省比重44.06%,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21位。
在物流標準化試點中,合肥的物流企業可申領“大禮包”。按照《合肥市物流標準化試點項目管理辦法》,成為“試點項目”的物流企業可獲得不超過投資額的30%,最多不超過500萬元的專項扶持資金。那么,什么樣的企業能夠申請專項扶持資金?記者了解到,申報企業首先需為在合肥市登記、經營和納稅的企業,無不良記錄或違法違規事項。同時,申報企業應為物流標準化試點項目的實際投資人,且單個項目投資須在500萬元以上。試點項目還要滿足實施條件已經具備或已經開工,資金籌措到位或有確定的資金來源,原則上2018年6月底前完工。
在申報流程上,試點項目需經過報名、初審、復審、篩選等環節,通過篩選的項目需在網上公示,并向省商務、財政、質監等部門報備。值得一提的是,申報企業需承諾接受試點工作推進部門的監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