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拒眾流,方為江海”。古老商都素有開放創新、兼容并蓄、聚賢納士的優良傳統。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轉型升級進入關鍵期的背景下,鄭州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借智”轉型,“借力”升級,借助“海外智慧”帶來的資金、技術、管理等優勢,加速了城市的國際化進程。
5年引智 “創造”財富30億元
10月7日21時30分,鄭州市兒童醫院與美國盧里芝加哥兒童醫院進行首次國際遠程會診。為一名出生僅6天就被診斷為危重白血病患兒制定國際化精準治療方案。50分鐘會診過程中,雙方專家圍繞患兒化療藥物劑量,中樞白血病、睪丸白血病及微小殘留白血病的檢測技術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討論和交流,為病痛的孩子帶去新生希望。
而這次中美兩地兒童醫療機構的“牽手”,不僅將為更多疑難危重癥患兒打開一扇享受國際診療的“希望之門”,其實也是鄭州市對外引智工作的一個縮影。
所謂引進國外智力,是由政府出資邀請外國專家,幫助本地用人單位發展壯大的一項優惠政策。簡而言之,無論是企業、事業單位發展遭遇“瓶頸”,或是技術研發遇到難題,政府都可以面向海外為用人單位尋找并邀請適合的優秀專家前來解決問題。
引進海外智力,聽起來似乎距離普通人很遙遠,但其實卻在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鄭州蔬菜研究所引進以色列國家農科院專家的蔬菜花粉質量檢測實驗室,解決了我省越夏栽培的番茄、黃瓜生產實際問題,給市民的餐桌帶來安全新鮮的蔬菜;登封電廠鋁合金有限公司與烏克蘭專家合作,大幅提升多晶硅工業化提純工藝,為太陽能光伏發電應用推廣提速;鄭州機械研究所與德國、美國焊接領域專家的技術合作,為“鄭州制造”打下堅實基礎……
省會引進國外人才項目分三類,包括:引進國外技術、管理人才項目;引進國外技術、管理人才成果示范推廣項目以及尋找外國專家項目。其中,用人單位計劃聘請外國專家,而且已經與專家聯系好時,可向外專局申報引進國外技術、管理人才項目;引進國外技術、管理人才成果是指通過開展引進國外智力,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所形成的新品種、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或先進的管理方法等;尋找專家項目是指用人單位為解決其在生產、科研、技術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需要聘請國(境)外專家但又找不到合適人選時,可申請由政府部門代為尋找。
正是在全市這種“筑巢引鳳”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把人才作為第一戰略資源。“十二五”期間,鄭州實施引進國外人才項目400多項,共有德國、法國、荷蘭、澳大利亞、以色列等國的11825名外國專家來鄭工作,幫助企業解決汽車制造、節能減耗、生物制藥、畜牧養殖、環保水凈化、網絡信息安全等關鍵技術難題近500個,引進國外新技術、新工藝500多項,研發新產品260多個,創造直接經濟效益30多億元。
借勢“外腦” 企業競爭更有底氣
引進海外智力,不僅僅為用人單位創造經濟效益,還將加速一個企業甚至一座城市的國際化進程。為鼓勵企事業單位聘請外國專家,國家和省、市都設立了引進國外智力專項經費,用于資助引進國外人才項目和成果示范推廣項目。
作為“走出國門”的優秀企業典范,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已經在海外市場有了13年的開拓經驗,海外銷售和營收占比均超過10%。
“企業走出去,人才是關鍵。這其中,不僅有自身人才隊伍的壯大和成長,同樣也離不開眾多 外腦 的幫助和支持。”宇通相關負責人表示,宇通奔跑在“國際化”路上,得益于一大批來自海外的一流專業人才,讓企業走出去的底氣更足。
事實上,宇通借助“外腦”贏得豐厚“回報”的案例很多:2011年,引入日本精益生產專家,幫助提升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推動了生產,質量系統精益轉型;2012年,引入美國項目管理專家、房車專家,二人幫助宇通搭建開展了中高端客車試驗中心建設項目;2014年,引入瑞典海外法規專家,搭建起與國家接軌的企業法規管理平臺,為宇通客車走向海外有效規避法律風險;2014年引入加拿大底盤專家、2015年引進印度造型專家,兩人將國外比較成熟的技術開發步驟和汽車油耗、風阻、輕量化等領域的校核方法引入宇通,大幅降低車輛油耗。
統計顯示,在外籍專家幫助的持續影響下,2015年,宇通客車產品實現銷售67018輛,同比增長9.15%,新能源客車銷售20446輛,企業規模、銷售業績在行業繼續位列第一。其中,2015年宇通客車出口達7018臺,占中國客車出口總量的1/3。宇通客車遠銷古巴、俄羅斯、美國、英國等130多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