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好于預期。市統計局昨天公布上海經濟“成績單”:初步核算,2016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GDP)27466.1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8%。6.8%的GDP增速,比國家統計局剛剛發布的2016年全國GDP增速快了0.1個百分點。這是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上海經濟增速第一次超過全國。
克服“傳統依賴癥”
放慢速度,是上海的主動選擇。
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和自身發展轉型的雙重影響,上海GDP增速慢于全國。之后到2014年,上海年度GDP增速均低于全國。對此,市統計局總經濟師湯匯浩表示,上海處在全國改革開放前沿,整個經濟結構和所處的發展階段與全國其他許多地方不同。必須看到,這些年,上海經濟增速是“降了一擋”,但轉型發展“快了一拍”,民生保障“進了一步”。
如今,上海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初步結出了成果。2015年,上海年度GDP增速首次與全國持平;在2016年前三季度繼續與全國保持完全一致的情況下,四季度上海厚積薄發,使得全年增速實現趕超。保持增速處于合理區間,是基于質量與效益提高的前提的。不是簡單靠資源、資金投入來支撐發展,更要克服對重化工業、加工型勞動密集型產業、房地產業等傳統產業的“依賴癥”。
相對應的是,第三產業表現亮眼。2016年,上海第三產業增加值19362.34億元,增長9.5%,增速快于全市經濟。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70.5%,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三產比重從50%到60%,上海花了11年,而從60%到70%,只花了4年。
制造業“絕境反彈”
不畏浮云遮望眼。上海制造同樣也在擦亮“金字招牌”。
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總體上比較復雜嚴峻,市場需求比較疲弱;國內部分行業有產能過剩的情況;本市工業的結構正處于轉型的陣痛期,這些原因導致上海工業遇到嚴峻困難。對此,2016年上海出臺了一系列振興制造業的大手筆。去年初發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首次提出制造業占GDP比重力爭保持在25%左右的目標。隨后,上海公布《促進工業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實施意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從昨天公布的數據來看,2016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1082.72億元,比上年增長0.8%,扭轉了上年下降的態勢。與此同時,企業效益回升。1-11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0720.26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3%,降幅同比收窄3.9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633.86億元,增長8.8%,增速同比提高5.8個百分點。2016年,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造業也一改之前的跌勢,從3月起,實現了由下降到增長的轉變。全年實現總產值8307.99億元,比上年增長1.5%。“隨著科創中心建設的逐步推進,以及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不斷加大,我對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前景保持樂觀。”湯匯浩表示。
第三產業持續優化
在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實現增長的同時,上海第三產業的內在結構去年也得到持續優化。第三產業保持快速增長,主要來自其中的實體部分;而在金融、房地產業等領域中,某些方面存在的“泡沫”和“虛火”,并沒有加速擴張,風險得到有效控制。2016年金融業增加值增長12.8%,增速同比回落9.8個百分點,對于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比上年減少13.8個百分點。房地產業增加值增長4.5%,增速回落4.5個百分點,對于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減少2.2個百分點。從長遠來看,這些恰恰是經濟轉型升級陣痛期的正常表現?!敖鹑跇I在2015年高基數的基礎上回歸平穩健康增長,這是一個好現象。”湯匯浩說,“房地產業在調控政策的作用下,逐漸回歸平穩、理性,這也有利于推動房地產業長期、持續的健康發展?!?/p>
考慮多種因素和上海的實際,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本市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GDP增長6.5%左右,“我們要的經濟增長是質量高、效益好、結構優、可持續的增長?!睘榇耍虾R獦淞⑿掳l展理念,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促民生、防風險。具體工作中,上海將進一步向改革創新要活力,推進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和科創中心建設兩項國家戰略,為經濟發展增添新的動能;進一步向結構調整要動力,培育新的產能,改造提升傳統產能,發揮“四個中心”功能。此外,上海還將進一步向擴大內需要動力,穩定外貿增長,促進經濟健康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