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說:“之前幫別人辦退休手續,要跑好幾個部門,現在來服務中心,十幾分鐘就辦好了。”
行政審批關系著政府和社會的運行效率,關系著老百姓生活、工作、辦事的便捷程度。行政審批的減少調整、并行聯合、下放、部分退出,是我省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一項重要舉措。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人民群眾對審批之弊感受最深,對改什么、如何改最有發言權。由政府部門“端菜”到更多由人民群眾“點菜”,是去年以來簡政放權向縱深發展的亮點之一。
省級層面,2013年以來,取消279項,下放162項,調整132項,暫緩實施48項;2014年提前完成“減少三分之一以上”的改革任務,取消下放總數與2013年底省級保留731項行政審批事項相比精簡幅度達60.3%;
對投資項目、建設項目等重點領域的行政審批事項進行了重點清理,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共取消下放58項行政審批事項;
調整項目審批核準權限,連續兩年修訂發布青海省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先后將34類企業投資項目由核準改為備案,截至2016年底,省級各部門保留行政審批200多項,在全國屬于較少,西北最少省份。
市縣級層面認真承接落實好下放事項,同步開展集中清理,公布了本級政府行政審批事項匯總清單。市州政府平均保留100項,縣級政府平均保留155項。西寧市由324項減至74項,成為西北省會城市行政審批項目最少的城市。
同時,嚴控新增行政許可事項。2014年,我省在全國較早開展涉及行政審批事項的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現行的規章100件、省政府及省政府辦公廳規范性文件222件、省政府部門規范性文件1810件全部清理完畢,取消了12項由規范性文件設定的行政審批事項。
清理路障,讓創新創業釋放新活力
“曾經在上大學時,和周邊很多同學一樣,為了讓自己多一些求職成功的把握,會備考幾門準入類職業資格證,總覺得多考的幾本資格證就多了一種職業準入的“敲門磚”,但現在源于黨和政府對創新創業的好政策,我一點也不用擔心能不能考得上,我想只要有能力,一定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大學畢業三年的馬凱準備轉行從事房地產經紀人,當他得知該行業的職業資格證書已經取消時,興奮地說,如今,隨著國家房地產經紀人、注冊資產評估師、金融理財師、IC設計師職業資格等準入類職業資格證的取消,勢必將會讓很多職業不再設定“職業準入證”的硬性要求,如此看來,人人實現夢想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清理和取消職業資格許可認定,截至去年底,國務院決定取消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268項,我省對照落實先后頒布三個省政府令,取消或調整了95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目前我省實施267項,近期還有70項擬取消,今后調整為水平評價類的職業資格不再實行執業準入控制,不再將取得職業資格證書與從事相關職業強制掛鉤。
改革不斷深化,市場主體的活力正噴涌而出。簡政放權,為企業松綁,讓市場發力,更多的企業輕裝上陣,激發了創業活力。
按照省政府“先照后證”改革意見,我省大幅精簡工商登記前置審批,2014年4月編制完成并公布了《青海省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目錄》,確認保留31項前置審批,比國務院保留的少3項。
2016年4月,我省再次審核編制了工商登記后置審批事項,通過“前置改后置”促使監管重心由事前向事中事后轉移,由“重審批輕監管”轉化為“寬準入嚴監管”,有效提高了工商登記審批效率,降低了市場主體的準入門檻。
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對省政府部門開展行政審批要求申請人委托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機構開展作為行政審批受理條件的有償服務進行全面清理。這些舉措有效破除企業投資的“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使企業投資自主權得到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