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目前,去年各省份GDP總量已經陸續統計完畢,年終經濟增長的成績單和大家正式見面。我國去年全年GDP增速為6.7%,在31個省份中,28個省份的GDP增速高于這一數值,3個省份低于該數值,分別為遼寧負增長2.5%、山西增速為4.5%和黑龍江增速6.1%。此外,北京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各地GDP增長情況如何?
2016年,從各地經濟實際增速和名義增速來看,中國經濟呈現西部最快、中部次之、東部放慢、東北最弱的特征,2016年平均實際經濟增速分別約為8.6%、7.7%、7.6%、3.5%左右。
2016年實際經濟增速最快的是重慶,達到10.7%,其次是貴州和西藏,增速分別為10.5%、10%。
研究發現,西部和中部目前的經濟增長中,2016年投資額超過GDP的省份就有山西、安徽、江西、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來看,去年增速達到或超過10%的有河北、黑龍江、江蘇、安徽、福建、江西、山東、西藏、青海等。前年,這一數據也是中西部省份比較搶眼。也就是說,整體來看2016年中西部省份的投資和消費對經濟驅動明顯。以安徽為例,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2016年,安徽省雖然進出口額443.8億美元,下降7.2%;但是固定增產投資為26758.1億元,增長11.7%,保持較快增長;消費方面表現業非常搶眼,市場銷售增加加快,網絡零售快速增長,帶動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萬億元”。
安徽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趙金寶表示:“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邁上萬億元臺階,達10000.2億元,增長12.3%,增幅比上年高0.3個百分點,比全國高1.9個百分點,居全國第4位、中部第1位。”
2016年,中國區域經濟仍在加速裂變。有傳統老工業區正在艱難轉身,有資源大省仍在找尋新的發展之路,有曾經發展較快的地區出現了增速減緩,也有中西部的持續崛起。
2016年中國各省區市GDP總量(地區生產總值)和增速排名來看,以GDP總量前十名來看,第一名到第六名名次不變,分別為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增速比較靠后的有河北、上海、北京、黑龍江、山西、遼寧。遼寧2016年經濟增速為-2.5%,為全國最低。經濟增速靠后的省份又是因為那些原因拖了增長的后腿?
增速最慢的幾個地區為吉林、河北、上海、北京、黑龍江、山西、遼寧,分別為6.9%、6.8%、6.8%、6.7%、6.1%、4.5%、-2.5%。其中,黑龍江、山西、遼寧的經濟增速低于全國整體的經濟增速。
如果從名義經濟增速來看,有十余個省區市低于全國8%的增速,包括青海、湖南、山東、陜西、新疆、甘肅、內蒙古、吉林、河北、黑龍江、山西、遼寧。宏源證券有限公司固定收益總部首席分析師范為分析,這些增長較慢的地區基本上都是資源大省或重工業占比較重的地區,“重工業比較集中的省份經濟增長壓力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因素,第一個因素,比如重工業面臨著產能過剩的狀態;尤其是一些資源性產業在過去幾年,資源價格相對較低,所以對他們來說整個生產包括投資都產生一些負面影響;第二個因素,重工業和資源性產業往往是屬于國有成分占比較高,在整個經濟不太景氣的情況下,毫無疑問國有企業的效率應該比民營企業要低一些,所以這種情況也造成了整個相應的省份經濟增速比較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