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開始,無錫提出要重振制造業、打造現代產業新高地,在這一戰略當中,智能制造無疑占據了非常關鍵的位置。但對于什么是智能制造,很多人會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昨日,無錫日報報業集團融媒體記者劉純專訪了市政協委員、市經信委副主任陳曉華,市政協委員、遠東智慧能源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蔣華君,市政協委員、感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海濤,請他們來描述智能制造是一幅什么樣的圖景。
陳曉華:我們可以把工業發展的階段分成四個階段,第一個是工業1.0時代,也就是蒸汽機的時代,第二個是工業2.0時代,是電氣化的時代,第三個是廣泛應用電子信息技術的信息化時代,第四個是我們當前面臨的工業4.0時代,也就是智能化的時代。
工業4.0是2013年在德國舉辦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由德國率先提出來的,工業4.0提出實現數字化向智能化轉變的愿景,所以我的理解工業4.0是有智能機器和人類數字經濟一體化的基礎,最大的特征是具有人機一體化的功能,特別是它具備自主生產的計劃。智能制造應當是可以理解為基于新一代的通信信息技術和先進的制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于我們的設計、生產、管理、服務整個制造業的全過程各個環節,同時它能夠具備自學習、自感知、自執行、自決策、自調整等一系列功能的全新的生產模式。
蔣華君:我們是制造行業的產業,主要是從事智慧能源和智慧城市系統的解決方案的產業。我認為說到智能制造,它要有基于信息化的現代技術貫穿制造行業的設計、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全過程。另外它還要基于網絡互聯和智能制造工廠的條件,來實現自我決策、自我提升制造的功能和性能。通過這樣一個制造的過程,讓整個生產系統能夠提升它的生產效能,節約原材料成本。
劉海濤:工業4.0我們應該跳出制造來看制造,他不再關注的是環節,關注的是環節中的協同,關鍵產業間的融合,關注一個全新的制造業體系和制造業生態的角度來推動制造業。從這個角度來看,也就是說工業4.0是從更高的維度來俯視我們現在關注的制造環節和制造線本身。因此我覺得工業4.0是增加了一個新的維度,來俯視現在的智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