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獻波介紹,目前在新鄭國際機場運營的貨運航空公司21家,其中外籍公司14家,總數位居全國第四;開通全貨機航線34條,通航城市37個,國際部分分別達29條和27個,占比均超半數。
“最新統計顯示,2016年鄭州機場貨郵吞吐量完成45.67萬噸,同比增長13%。更為可喜的是,由于 以貨帶客 產生的聯動效應,2016年機場旅客吞吐量也首次突破2000萬人次,同比增長20%。”楊獻波說。
單株“蘋果”育出“百果園”
大樞紐、大口岸帶動大物流,并吸引航空偏好型、外向型產業入駐。隨著富士康將其蘋果手機加工基地落戶航空港,由此產生了強大“雁陣效應”。短短幾年時間,一株“蘋果樹”正迅速繁育成一片“百果園”。
航空港區管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航空港已簽約引進智能終端及配套企業159家,中興、天宇等34家已經建成投產。2015年以來,實現年產手機2億部左右,約占全球智能手機供貨量的1/7。
以智能手機為引領,航空港初步形成了精密機械、生物醫藥、航空物流等八大產業園區。數據顯示,在產業發展的帶動下,2015年航空港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20億元,是尚未升級為國家級新區的2010年的6倍,年均增長43.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進出口總額分別達到2010年的11倍和3450倍。
產業興則城市興。迪歐咖啡港區店大堂經理張鑫雨說:“早先店里上座率就百分之六七十,現在忙起來得 翻臺 。尤其近兩年,帶手提電腦的人、外國人越來越多,有時服務員都忙得沒時間吃午飯。”
中華民營企業聯合會理事會副會長楊建國表示,目前航空港建成區面積近60平方公里,約有40萬名產業工人。“從當初一片黃沙崗到具有省內龍頭地位的產業集群,航空港以產興城、產城融合態勢正在加速形成。”
內陸開放探出新路徑
物流飛天,產業落地——雙輪驅動之下的航空港正成為開放與機遇的新“風口”,引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此匯聚,成為新常態下河南轉型發展的新動能,也為內陸腹地如何借勢“一帶一路”走出去、實現跨越式開放帶來諸多啟示。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長劉道興表示,航空港建設讓河南實現了陸港空港聯動,區位優勢立體化了,更大程度打開了中原腹地的外向度。
“陸上樞紐是中部地區發展的 奔騰芯 ,航空港建設則是把 奔騰芯 升級為承天接地的 飛騰芯 。今后中原腹地的發展路徑也將從承接國內東部沿海產業轉移,進一步擴展至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劉道興說。
河南省委政研室新近發布調研報告稱,當前航空港正由國家級新區向國際航空經濟高地轉變,由此成為我國中部地區融入“一帶一路”的門戶,走出了一條內陸地區對外開放跨越式發展的新路子。
楊建國認為,目前河南在航空、陸地以及網上(跨境E貿易)都與“一帶一路”打通了,未來要實現深度融入,仍須繼續走好航空港這步棋。考慮到設立河南自貿區、打造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各種戰略規劃的同頻共振效應,未來航空港作為內陸開放領頭羊的作用必將進一步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