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知識產權“云庫”,輸入關鍵數據,相關領域市場份額、競爭對象、創新趨勢等信息一覽無余,規避研發“雷區”,開辟一條條創新“康莊大道”;手握產業化“紅繩”,實現發明人、投資人、實業家“一線牽”,讓科技之光照亮日常生活;組建知識產權服務業“朋友圈”,網羅企業、人才、公共服務機構等資源,在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的同時,不斷為創新增添更大動力……
如今,在蘇州高新區,一大批知識產權服務業新模式新業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破解“沒方向、難落地、缺資源”等創新難題,為營造創新生態增添了新動能。數據顯示,高新區圍繞蘇州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示范區(以下簡稱集聚區),匯集服務機構已達近80家,全國知名服務機構占比超過40%,有效支撐了企業創新創造和產業發展升級。
創新路上哪里堵哪里暢?一份競爭情報全知曉
近日,江蘇天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上線商業競合情報平臺“情報嗒嗒”,“用戶只需要輸入關心的企業或技術關鍵詞,就可以隨時收到市場新動向以及科創最前沿的信息。”該公司董事長程軍鋒曾經從事科技金融業,對“創新那些事兒”比較了解。“從事科技創新既要埋頭苦干,更要抬頭看路!”他認為,尤其是在創新前期,一定要了解最新的技術趨勢在哪里,潛在競爭對手在干什么,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商場如戰場。動態監控競爭對手是企業的內在剛需,而天弓的情報產品可以滿足用戶的這一需求。2016年,天瑞儀器通過天弓信息發送的一份市場情報發現,其主要競爭對手G公司剛公開的2件發明專利與天瑞已有的14件專利有技術上的重疊。該部分專利主要用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檢測,對天瑞在市場投標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天瑞知識產權部長周曉輝說:“單單這一次就為天瑞儀器近20%的市場業務提供了‘預警’,也為企業應對贏得了備戰時間。”
“這樣的聯動,源自于集聚區較為完備的產業鏈體系。”高新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坐落在區內的國家知識產權專利審查江蘇中心,去年審結的發明專利達14.5萬件,占全國的21%。中心一頭連著北京,一頭延伸到地方,依托對專利創新的有效服務,可使整個知識產權服務業“背靠大樹”。
新技術新產品如何“變現”?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超過1億元
如果說天弓信息是為企業提供了創新“風向標”,那么知識產權運營就是創新的“開山斧”。
“我們發現,許多極具市場價值的專利,因為找不到投資人、產業資源等,最后變成束之高閣的圖紙。為此,我們撮合交易了272件專利,投資500萬入股了3個專利項目。”江蘇江科知識產權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敏說。
僅在江蘇比微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一個項目上,憑借其在機器視覺檢測和非標自動化設備開發等領域的創新,江科公司就實現了5倍的投資回報。今年,江科公司籌備的知識產權運營基金,已初步達成1.5億元的募集意向。“這樣就可以進一步放大專利技術運營孵化的效應。”孫敏說。
在蘇州高新區,知識產權運營讓創新因子充滿“耦合效應”。去年,推動企業運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超過1億元;江蘇國際知識產權運營交易中心也正式落戶于此。至去年底,全區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78.67件,比蘇州市平均水平高出40.31件,有效支撐了企業的創新創造和產業的發展升級。
“IP朋友圈”如何服務創新生態圈?蘇州超9成IP服務資源無縫對接
“在哪里能找到對口的知識產權貫標服務?”“我們這個行業,專利技術維護需要什么樣的特色手段?”……這些問題是科創型企業在知識產權領域經常遭遇的難題。
如今,一個“IP朋友圈”就化解了諸多困惑。2016年12月份,蘇州市知識產權服務業商會正式在集聚區成立,蘇州市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超市平臺正式上線。“商會和‘超市’都是知識產權服務的公共平臺。”作為主導機構,蘇州大學蘇州知識產權研究院執行院長朱春霞打比方說,商會就像是“朋友圈”,‘超市’就是知識產權服務業的京東、淘寶。“商會65家成員單位的服務量之和占到蘇州總量的90%以上。商會的優質資源將全部落實在‘超市’平臺上,實現知識產權服務業供需之間的線上線下全天候無縫對接。”
搭建“IP朋友圈”等創新舉措只是高新區積極提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的一個縮影。2016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第十巡回審理庭、江蘇國際知識產權運營交易中心、蘇州市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高新區分中心、蘇州市專利信息服務中心、江蘇省專利信息服務中心蘇州分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務機構陸續成立或進駐,極大的滿足了進駐服務機構的各種需求。
逐步完善的公共服務能力對產業創新釋放出無窮的“溢出效應”。近年來,高新區以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員實踐基地為契機,定期選派資深審查員深入一線,指導企業研發創新、專利布局。至去年底,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分別達55.8%和52%,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