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在神州大地上激流涌動。
成都,作為四川首位城市,擔負著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的使命,一馬當先,勇擔使命,堅決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統攬工作,高標準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在發展理念、發展思想、發展戰略上對表看齊,深化改革開放、推動創新發展。
從天府新區上升為國家級新區、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建設成渝城市群、躋身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城市到建設天府國際機場、建設內陸自貿區……以創新驅動為引領,成都持續深化全面創新改革,推動著創新“車輪”不斷轉動,在豐厚著成都創新發展土壤的同時,激發著這里的創新活力加速噴涌。
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
2月10日,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12英寸晶圓成都制造基地項目在成都正式簽約開工。投資累計規模將超過百億美元的12英寸晶圓成都制造基地項目,將是格羅方德在全球投資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先進的晶圓工廠。
這樣的精彩在成都并非個案。4月7日,又一個百億項目落地開工。在美麗的興隆湖畔,成都科學城再添“重量級”項目——北航西部國際創新港項目,成都校地合作再傳佳音,加快建設西部科技中心再添助力。
百億項目的接連落地與成都的創新驅動戰略有著必然聯系。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我市歷來高度重視人才工作,把人才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把人才工作放在全市中心大局來謀劃和推動,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
從頂層設計出發,以規劃引領發展,我市制定出臺了《成都市“十三五”人才發展規劃》,系統擘畫了成都未來五年人才工作藍圖,確定了“十三五”人才事業發展的總體思路;以政策創新為驅動,出臺“成都人才新政十條”“成都人才36條”。目前,全市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大幅提升、引才新政推陳出新、育才方式不斷更新,全球高端人才紛至沓來,成都人才工作已成功進階全國第一方陣。
4月伊始,諾貝爾獎得主、DNA雙螺旋結構發現者詹姆斯·沃森博士來蓉訪問,并被四川大學授予了榮譽教授稱號。沃森博士表示,愿意發揮自身優勢,與合作團隊一道,支持四川、成都大力發展高水平教育,積極吸引全世界優秀人才,加快推動技術、科研和教育領域的協同創新。
在這之前,我市已牽手多位諾貝爾獎得主。2015年11月,成都高新區管委會與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杰克·邵斯達克教授簽訂戰略框架合作協議,在成都高新區天府生命科技園建設“邵斯達克成都高新大核酸研究院”。2016年12月,世界范圍內唯一使用諾貝爾獎得主邁克爾·畢曉普教授名字命名的癌癥研究所落戶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2017年3月,成都天府國際生物醫藥諾創研究院成立,僅天府國際生物城就擁有諾獎團隊2個。
擇全球英才而用之,在政策支撐之外,我市還以人才引育留用為根本,圍繞“四中心一樞紐”建設主戰場聚才用才。同時,拓展招才引智平臺,持續舉辦“創交會”“海創薈”系列活動。針對本土人才特點,我市構建了有序突破、競相發展的多層次本土人才培育體系,不斷盤活本土人才資源、激發本土人才創造活力,形成了人才各展其長、各得其所的發展格局。
以扶持服務為重點,全力構建創新創業良好“生態圈”。我市始終堅持服務人才就是服務發展的理念,不斷把握人才成長規律,圍繞人才需求導向,從完善雙創平臺、提供金融服務等方面為人才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從創新治理方式、優化工作流程等方面為人才提供便捷的政務環境;從強化人文關懷、真心真誠服務等方面為人才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讓天下英才近悅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