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辦公廳日前公布的《南京市“十三五”金融業發展規劃》提到,“十三五”期間,南京要重點打造河西金融集聚區、新街口金融商務區和江北新區新金融示范區三大金融中心。力爭到2020年,全市金融業增加值突破2000億元,把南京建設成為承接上海、覆蓋江蘇、輻射皖贛、延伸全國的具有持續創新能力、專業特色和國際化特征的泛長三角區域金融中心。
2013年,國務院批準實施的《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規劃》中,確立了南京作為“區域金融商務中心”的戰略定位,當前已經形成了河西金融集聚區和新街口金融商務區聯動協同發展的格局。但與北京金融決策監管中心、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深圳金融創新中心的地位和影響力相比,南京的區域金融中心的地位還不夠突出,在長三角區域內整體優勢還不是非常明顯。
“十三五”期間,我市將圍繞建設泛長三角區域金融中心的目標,重點打造河西金融集聚區、新街口金融商務區和江北新區新金融示范區,形成“一核、兩區、多點”的整體協同發展格局。“一核”是指以南京金融城為主要集聚載體的河西金融集聚區,定位為區域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區。“兩區”即新街口金融商務區、江北新區新金融示范區。“多點”是指引導和推動三大樞紐經濟區、相關產業園區發展與優勢產業相融合的金融產業。
根據《規劃》,江北新區新金融示范區,定位為具有強大資本吸納能力、產融結合能力和創新轉化能力的全國一流的新金融中心,重點集聚金融資產管理、區域股權交易、金融科技和保險創新等金融新業態。未來,江北新區新金融中心將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在空間選址方面,結合江北新區(老山片區)低密度、生態、宜居、宜業的自然環境,構建綠色、和諧、共享的開放式金融小鎮。
“十二五”期間,我市保險業規模顯著壯大,保費收入由2010年的191.31億元,上升到2015年的368.04億元,保險深度達到3.79%,保險密度近4500元/人。《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南京將力推動保險創新發展,支持商業保險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鼓勵保險公司進一步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積極申請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探索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到2020年,全市保費收入達到800億元,年均增長18%,保險深度達到5%,保險密度達到8000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