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淘寶、做微商、研發APP……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電商創業成為不少青年創業者的選擇;然而在這熱火朝天的背后,人才稀缺、資金困難、場地有限等一系列問題正成為青年電商創業路上面臨的現實難題;怎樣完善電商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提高青年利用電商這一渠道創業致富的能力呢?這一話題也引起了我市一些青年代表、委員的關注。在這次“兩會”上,他們把青年電商創業者的心聲和自己的思考、建議帶到了會場,為青年創業者發聲。
專業人才稀缺 如何引進和留住電商人才 都是考驗
“本想著在甌海區發展電商有現成的人力資源優勢,畢竟溫州的幾大高校主要就集中在甌海茶山。但現實是從這里畢業的大學生很難留下來。”一家在茶山高教園區從事線上零食銷售的電商創業者珊珊告訴記者,她自己就是從溫大畢業的,所以公司也設在學校附近,想著招人也方便。但是一年多做下來,她發現人員的流動性很強,真正能留得住待得久的畢業生微乎其微。像珊珊碰到的這類人才問題,也是此次“兩會”上,在有關青年電商創業話題的討論中提到最多的。
市政協委員、溫州大學物電學院教授劉桂在此次政協會議的大會發言中提到,從2014年至2016年,溫州本地高校畢業生總人數每年2.1萬人左右,而留溫工作的只有9000人左右,其中研究生僅300人左右,本科生2200人左右,這造成了溫州人才金字塔的結構比例失衡,這一系列數據也印證了珊珊的“困擾”。
除了本地高校的畢業生流動性大,外來的高端人才也難以留住。“就以我們公司來說,主要做一個農業電商平臺,之前我們引進了一個平臺開發者,并給他開出了兩萬元的月薪,但對方沒待到一個月就走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他子女的教育跟不上,所以基本上在農村做電商是不可能留住人才的。”市人大代表、浙江逢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巫逢洲感慨道。
專業電商人才的缺乏,直接限制了本地青年創業者的眼界、技術等,不能夠及時抓住網絡經濟的最新潮流、熱點。在時時推陳出新的互聯網時代,這對創業者來說是非常“被動”的。
資金場地困難
青年創業者急需
多種融資渠道及政策支持
如果說人才稀缺讓青年電商創業者在互聯網的浪潮中難以施展身手,那么資金困難則讓他們的創業之路更加舉步維艱。在采訪中,一位在淘寶店上開母嬰用品店的創業者告訴記者,目前城鄉青年在電商創業中普遍會遇到資金困難。以開一家淘寶店為例,包括進貨、場地租用、產品拍照、網頁美工等等,少則小幾萬,多則幾十萬,對于絕大多數創業青年來說,是一筆巨大的支出。盡管近年來,我市也出臺了幾項針對青年創業的資金扶持政策,但這些政策中存在融資渠道過于單一、優惠政策含金量低等現實問題。
而對已經做得小有成就的青年創業者來說,他們往往也渴望投入更多資金來擴大自己的規模。“如果向銀行貸款,你一開口借錢,他就問你以什么東西作抵押;但青年創業者,特別是農村里的孩子都是缺固定資產的。青年電商創業過程中遇到最大的阻礙之一就是融資難,因為年輕經驗不足,缺少人脈資源等原因,投資機構對青年電商創業的資本投入是有一定的顧慮的。”巫逢洲坦言,他的“農歸吧”電商平臺項目,也正遭遇資金短缺的問題。
巫逢洲建議,在支持青年電商成長過程中,政府應該起到關鍵的作用。建議以政府出資為主導,引導和設立青年創業“種子基金”,同時還要進一步減免降稅,讓青年創業企業輕裝前行。此外是否可以試行成功企業一對一結對電商小企業的幫扶模式,讓雙方能夠資源交流共享。
除了資金短缺的問題,在市政協委員、甌海區團委書記李淵看來,青年電商創業者們還缺乏性價比高的、配套設施成熟的專業創業場所。事實上,從2014年位于經開區的我市首家青年電商產業園成立,到去年我市首家青年創業公寓“和堂悅舍”開業,這幾年來我市各類型的眾創空間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但仍然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青年電商創業者的需求。“有些地方要么配套設施不夠,要么價格高出預期,要么物流體系不完備,總之想找一個各方面都合適的創業場所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90后電商創業者小青說道。
建公寓強扶持
為青年創業創新人才
解決后顧之憂
對于如何留住人才的問題,市人大代表、康奈集團副總裁鄭萊莉建議要解決人才住房和其子女上學問題,除了鼓勵企業自身建造一些人才公寓外,政府是否可以推出一些低價的出租房?此外,一些高素質的人才往往不滿足于簡單讓子女有學校可讀,他們更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到一些教學質量高的學校就讀,希望政府也能在這方面有一些對應的舉措,為青年創業創新人才解決后顧之憂。
“溫州是創業創新熱土,但很多人在溫州創業成功,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或盈利模式后,就會遷移到杭州、上海等地發展,建議多維度綜合完善溫州留住青年創業者的機制。”鄭萊莉說道。
作為我市電商界的“大咖元老”,市人大代表、浙江綠森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婁韶山則對加大網絡經濟政策扶持力度提出,要加大政策落實力度,特別是提高兌現時效性,確保政策取得實效。在制定獎勵性、鼓勵性扶持政策時,要盡可能激勵前移,兌現節點前移,更好地發揮杠桿作用和引導效應。
此外,來自市政協委員、市公安局團委書記潘林昶的心聲,也同樣值得整個社會重視和關注。他認為,很多青年電商創業者因為法律意識、法律知識以及法律主體責任方面空缺導致出現違法行為而受到法律打擊;另一方面,青年創業者因為缺乏充足的社會經驗和有針對性的法律保障,在紛繁復雜的網絡經濟市場環境里成為易受侵害群體。所以,他建議要加強對青年電商創業者的普法培訓,特別是加強電子商務領域高發常見的違規和違法行為(尤其是公民信息等方面)的法律普及力度,避免青年電商創業者因為自身存在法律盲區或者法律盲點而誤入法律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