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從省工商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一季度山西省新設市場主體保持旺盛增長勢頭,其中太原市一季度新增市場主體為16999戶,同比增長54.16%,位居全省首位。截至一季度末,全省市場主體數量首次突破200萬戶大關,成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動力。
山西省社會投資創業熱情持續迸發,一季度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82849戶,同比增長30.85%,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1.4個百分點。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省市場主體數量達到200.25萬戶,注冊資本總額達3.7萬億元。從行業發展情況來看,科研和技術服務業、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業,同比增速分別達到45.9%、29.3%和20.3%。新登記高技術制造業企業1573戶,增長7.37%。新經濟、新業態特別是新興服務業、高新技術企業持續較快發展,為推動我省產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奠定了基礎。區域結構總體平穩,其中,太原、運城、晉中三市新增市場主體數量位居前三位;而同比增速位居全省前三位的是太原、長治、大同。新增市場主體的增長速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地轉變發展理念、優化投資營商環境的狀況,比如我市著力建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范城市,激發了各類市場主體的發展活力。此外,省轉型綜改示范區先行先試,示范帶動效應明顯。截至3月底,該區共有企業8849戶,同比增長23.7%,增速高出全省8.66個百分點;注冊資本 1421.67億元,同比增長63.6%,增速高出全省35.77個百分點。
3月1日起我省實施企業簡易注銷登記改革以來,共有1198戶企業申請簡易注銷。今年一季度,全省注銷市場主體29274戶,同比增長101.99%。
下一步,省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將以提高便利化服務水平、消除百姓經商興業障礙為重點,繼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重點推進五項重大改革。一是開展“多證合一”改革。在鞏固和擴大企業登記“五證合一”和個體工商戶“兩證整合”改革成果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多證合一”登記模式。二是推進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和電子營業執照的應用。今年10月底前實現涵蓋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所有市場主體的全程電子化登記,推行從網上申請、受理、審核到公示、發照全流程的電子化登記模式。三是開展企業名稱登記制度改革。對全省企業名稱庫進行全面清理,釋放企業名稱資源,開發建立企業名稱比對系統,進一步完善企業名稱爭議的調解處理機制。四是全面推進簡易注銷改革。堅持“便捷高效、公開透明、控制風險”的原則,在嚴格適用范圍,有效控制風險的基礎上,使更多的未開業企業以及無債權債務企業高效快速退出市場,實現市場準入、退出的良性循環。五是深化“先照后證”改革。繼續做好工商登記前置審批目錄跟蹤調整和后置審批事項目錄的動態管理,進一步減少企業設立的審批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