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在做戰略的時候要記住16個字:“認識有根,決策有據,管理有序,執行有力。”戰略的成功必須遵循“2+6+2”理論,即60%靠執行,20%靠比較科學的戰略,20%靠運氣。
所謂戰略,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用明天的眼光做今天的事情”就是把你的點子落到實處,你想要做什么事情做成了,但不是把今天的事情做成了,是后天想做的事情過了一段時間做成了。在這個過程中,要考慮很多因素,要用發展的眼光,也就是要用明天的眼光來做現在的事情。
凡是知道未來的人,他是站在未來、站在終點來看現在的人和現在的事,會很清晰,掌握未來才能把握今天。
管理者不要試圖把戰略總結成幾句簡潔的話,而是應將其轉化成公司中期必須采取的幾項行動。戰略優先事項應該具有前瞻性,以行動為導向,而且將重心放在對公司未來幾年的成功最重要的選擇上。有效的戰略優先事項應具備以下七點。
1、把戰略融入到每天的工作中
在很多管理者認知中,學習業內最好的實踐經驗,將外界的標準當做成功的途徑。但是,根據研究發現并非如此,很多企業選擇將戰略融入到每天的工作中,他們設計并打造屬于自己的個性化能力,以此讓自己與企業區分開來,然后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將這些能力放大。例如,西班牙服裝零售企業Inditex,旗下品牌Zara。它通過完善以時尚為導向的快速設計和生產,改變了自己時裝產業的生態。如今,Zara每年都在全球1900多家分店推出3.6萬件新品,這實在讓人驚訝。
2、制定階段性目標
戰略優先事項是長期目標(公司愿景或使命)與年度或季度目標之間的橋梁。對公司影響最大的計劃,比如建立數據分析能力,整合網店和實體店,或進入新市場往往都需要數年時間。由此可發現了一個比較好的經驗法則:“3~5年里完成3~5個目標”。時刻關注自己的“階段性目標”,并完成才是正道!
3、著眼未來
戰略應該引導一家公司在未來創造并獲取價值,而不是解釋公司在過去如何贏利。保持核心業務的運作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但這些日常活動往往能夠自我管理,無須在公司層面優先考慮。與此相反,創新和變革要求公司持續關注。新的活動往往難于著手,容易失敗,充滿不確定性,還需要公司持續地努力和監控,而這正是戰略優先事項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給前瞻性舉措排序,能夠讓資源向那些會給公司未來帶來活力的活動傾斜。
4、明確戰略優先事項
在舉行戰略會議時,蘋果公司前CEO史蒂夫·喬布斯經常站在白板前,帶領公司100名高層領導人進行討論,確定戰略優先事項。這個團隊將列出一個長長的可能性列表,經過多次爭論和探討之后,他們將這個列表縮小到10個項目,屆時喬布斯將再劃去后面的7個項目,以確保公司專注于最關鍵的戰略優先事項上。
5、解決關鍵弱點
即使公司已認識到做出取舍的重要性,但它們往往仍難以決定將重點放在何處。公司領導者可以通過識別“關鍵弱點”的方法來鎖定最重要的行動,也就是找到戰略中對于成功最重要但很可能會在執行中失敗的要素。
6、提供具體指引
企業的戰略目標必須要明確,讓所有成員都可以參照它們,將自己的工作與投資排出先后次序。值得注意的是,許多領導所提出往往是抽象的模糊概念。例如,一家企業列出的戰略優先事項時“關注客戶所想及所需”成為行業領導者”“展望未來”,等等。如果在看到一家公司的戰略優先事項后,都不清楚這家企業是做什么的人(甚至行業),說明它們過于模糊。
7、團結一切力量
在很多企業的高層團隊對公司目標缺乏共識。據調研發現,有近30%以上的高管表示,他們只關注自己的任務,或者高層團隊中有明顯的分裂現象。好的戰略優先事項應該相互支持,傳達的是公司作為一個整體如何在未來創造價值的連貫故事。由于不同部門執行戰略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沖突,它們還應該提供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進行判定的指引。
作為高管需綜合考慮以上問題,并始終跟同一個團隊進行同一種對話,這樣的戰略和執行才會在每一個決定上緊密結合。他們之所以大膽行動,是因為其具備成功的底氣、融入市場的能力以及長期比對手強大的能力,因此也會非常自信和敏銳。
以上幾點并非是唯一的致勝途徑,但它們卻是彌合戰略和執行之間差距的唯一途徑。通過這一途徑,企業才能保持長期可持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