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振興實體經濟,必須要做大做強制造業。浙江省寧波市是全國第一個“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今年一季度,寧波工業經濟實現開門紅,這是否意味著寧波制造業的又一個春天來臨了?寧波制造業的發展路徑是否具有樣本意義?最近,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聯合寧波新聞綜合廣播進行了深入調研。
寧波工業企業“史無前例的好”
“我認為寧波制造業的又一個春天來臨了,我用的是‘又一個’。”說起寧波制造業的現狀,寧波市副市長陳仲朝充滿信心。作出這個判斷的底氣,來自亮眼的經濟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寧波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023.5億元,同比增長7.6%,而去年同期的增速僅為3.3%。陳仲朝用“史無前例的好”來形容寧波工業企業的效益。
春江水暖鴨先知,寧波的企業是否感受到了?記者走訪了多家當地企業。舜宇集團是一家光學產品制造企業,是谷歌、三星等國際大牌的合作伙伴。公司戰略發展中心主任李慶喜說,他們銷售收入和利潤的增長速度都處于上升通道。
李慶喜介紹:“去年146億的營收,年度增長有36%多,利潤12.7億,年度增長66%以上,利潤增長遠遠超過銷售收入的增長。再往前一年,我們銷售的增長速度也是30%多,利潤的速度是50%以上。”
拒絕投機企業家看好實體經濟
雅戈爾以服裝國產品牌為消費者熟知。不像光電行業的“欣欣向榮”,國產服裝品牌很多都遭遇了零售業寒冬的考驗。但雅戈爾服裝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胡綱高告訴記者,他們看好實體經濟,不會放棄服裝這個主業。
胡綱高說:“我們不會做行業的逃兵,不會說把資產全金融化,然后隨時一個轉身就從這里到那里了。我們跟很多同行不一樣的地方可能是,我們還是很看好實體經濟以及實體店,我們認為實體店未來不僅是購物的地方,應該還是交流的地方。”
近年來,中國制造業面臨不少挑戰,在此背景下,一些企業選擇炒樓、炒股,賺快錢。圣龍集團是全球知名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圣龍股份副總裁羅力成就抵制了這些誘惑,他看得很長遠:“還是做自己熟悉和擅長的領域吧。參與這些投機的行為,可能會獲益甚至獲益比較大,但這種東西都是不可持續的,而且可能會轉移人的注意力,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實體經濟未來的方向,企業可能要更多地關注你所在的產品領域里,真正能產生附加值的地方,也就是能產生利潤空間的點在哪里。”
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研發水平低下是一個顯著特征。但羅力成介紹,他們現在每年的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比例高達6%,以推動產品更新換代。
羅力成表示:“我們所處行業產品的更新迭代速度是比較快的,如果每年不保障一定的研發投入,那么產品在一個生命周期里可能有競爭力,到下一代產品可能就失去先進性了。”
在寧波,像羅力成這樣堅守制造業的企業家還有很多。以寧波市鄞州區為例,副區長戴華祥說,有一批務實的、長期專注于實體經濟的企業家,是當地經濟的希望所在。“我們有許多企業一直以來沒有從事過房地產之類的,所以這些企業都非常穩定,增長一直在10%左右,沒有波動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