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畢業季,不少人選擇留在北上廣深等頗具吸引力的一線城市。不過,隨著這些地方生活成本增加,不少新一線以及二線城市伺機出臺相關**政策,吸引高端人才。
《法制晚報》記者盤點發現,自2016年年底以來,15個新一線城市中有10個出臺相關政策,“給錢”、給房、給戶口成吸引高學歷人才的籌碼。此外,濟南、合肥兩個二線城市給出的條件也尤為豐厚。
京滬常住人口增長放緩
珠三角長沙等地成熱門
新一線城市是根據一系列的經濟、政治和學術資源等指標綜合評比后,劃分的名單。
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中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排名結果稱,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的地位依然不可動搖,但15個“新一線”城市的席次有了一些改變,依次是成都、杭州、武漢、重慶、南京、天津、蘇州、西安、長沙、沈陽、青島、鄭州、大連、東莞和寧波。
相較于2016年年度榜單,成都、杭州、武漢繼續包攬前三名,正在迅速接近“第一集團”;蘇州躍升明顯,進入前十;東莞和鄭州成為了新晉的新一線城市;而廈門和無錫則降為二線城市。
記者發現,由于落戶政策較為寬松,產業發展較好,一線城市中,深圳、廣州最具吸引力,人口增量均超過50萬,位居前列。北京、上海常住人口增長放緩,2016年人口凈增長僅為2.4萬和4.43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重慶、長沙、杭州等新一線城市常住人口迎來爆發式增長。此外,武漢、鄭州、天津等地人口凈增也都超過了15萬人。
從地域分布來看,人口正在向珠三角、中部的長沙、武漢和鄭州以及上游的重慶等地流入。
“有獎”激勵
引進博士、碩士研究生 每月發放千元房補
日前,山東濟南市委、市政府印發《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促進人才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共分5部分30條。近年來,為了引進人才,濟南在不斷更新政策,給人才更大的吸引力。據了解,此次新政規定的補貼金額創下歷史新高。
據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劉勤介紹,濟南要實施頂尖人才集聚計劃,對新引進或培養的國內外頂尖人才和團隊,給予最高1億元的綜合資助。對新當選和全職引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等層次的國內外頂尖人才,給予500萬元生活補貼。
此外,著力培養本土重點產業領軍人才和團隊,并給予最高300萬元項目經費資助;圍繞支撐產業金融中心建設,提出產業金融人才集聚計劃,給予引進的金融人才最高100萬元的生活補貼。
根據不同情況為新引進高層次人才提供相應住房保障服務,比如對新引進的國內外頂尖人才,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解決住房問題,對國家級、省級、市級領軍人才,可給予最高100萬元的購房補貼或最長免租5年的住房。
為吸引優秀年輕人才,濟南還將對企業新引進入戶的全日制博士、碩士研究生,按照每月1500元、1000元的標準連續發放三年租房補貼。新引進的市級以上領軍人才需要購買住房的,可不受戶籍、在濟南市繳納一定期限社會保險等限購政策影響。
同樣給予高端人才獎勵激勵的還有西安,5月8日,西安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正式發布由西安市委、市政府日前出臺的《西安市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打造“一帶一路”人才高地若干政策措施》。
據了解,新人才政策從目標要求、人才引進、人才培養、獎勵激勵、服務保障等5個方面,提出23條人才新政。其中對于頂尖人才,給予一次性500萬元項目配套獎補。
“給錢”
西安:5月8日,西安發布23條人才新政,其中對于頂尖人才,給予一次性500萬元項目配套獎補。
青島:1月,青島發布政策稱,對2017年1月1日以后在站博士后(不含在職人員)發放每人每年6萬元的生活及住房補貼,總額不超過12萬元。對出站后6個月內在青島辦理就業手續且落戶在青島的博士后,給予其20萬元安家補貼。
東莞:5月2日,東莞市對“倍增計劃”試點企業的補貼標準為——本科或初級職稱:1.2萬元/人;碩士或中級職稱,或上年度在莞納稅額超過3萬元(含)的人才:2萬元/人;博士或高級職稱:4萬元/人。
給房
成都:對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引進的各類人才等人員,其購房可不受戶籍、社會保險繳納等條件限制。
南京:年齡在40周歲以下的“碩士及以上學位、高級職稱(含副高級和正高級)、高級技師職業資格的”人,視為本市戶籍,可購買一套住房。
東莞:非本市戶籍居民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或初級職稱,購買首套新建商品房,社保年限從一年降到半年。
寧波:外地在寧波市范圍內就讀的學生,能夠提供就學所在地戶籍證明的,視同本市戶籍居民,可購買一套住房。
珠海(二線城市):博士后,按非戶籍居民家庭標準執行購房政策,但不需要提供納稅和社會保險證明。
中山(二線城市):外地大專以上學歷人群,購房無需半年社保證明。
合肥(二線城市):博士可購買人才公寓,無需1年社保證明,且可獲得房價20%的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