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條武漢本地的新聞引起了坊間的注意:“今年武漢有約10.3萬名小學新生入學,是8年內入學人數最多的一年。”這意味著武漢的年輕人在增加。
5月22日,武漢市公安局實施了新的戶籍遷移政策,進一步對各類人才落戶武漢敞開大門。武漢提出“降低招才攬仕門檻”,調整并完善了18項戶口遷移政策。其中新規明確降低了大學畢業生的落戶門檻:畢業3年內在武漢就業創業的普通高校畢業生,無須買房,只需提交相關材料,即可申請落戶;博士、碩士人員則可直接落戶。
武漢市有關部門表示,戶改主要是為了服務于經濟發展,廣攬創新創業人才,合理引導人口轉移。因此,武漢制定了“控制中心城區人口規模,適度放開開發區和新城區落戶限制”的基本原則。
據介紹,4月15日武漢啟動了高校畢業生落戶新政策,僅一個月時間便受理了4100余人,其中已辦理落戶1600余人。而通過窗口、網絡及電話進行政策咨詢的則高達6.5萬余人次。
最新的戶籍新政,是武漢在“留住百萬大學生”人才戰略指導下發布的。2017年2月武漢正式提出“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3月推出專項政策解決留漢大學生住房難問題,5月再次出臺《戶口遷移辦理工作規定》,大學生落戶武漢幾乎是“零門檻”。
而南京也在4月發布了《人才安居辦法》,出臺住房新政,提出力保16萬人才安居樂業,主要面向符合條件的大學畢業生與園區內新就業人員。
據悉,西安、長沙、鄭州等地近期也推出了寬松的落戶政策——從2014年全國戶籍制度改革開始以來,多地主動落實“差異化落戶政策”,希望通過戶籍改革與吸引人才相結合,調整戶籍人口的結構。
在2017年部分一線城市疏解人口和房市信號明確的同時,這些重點省會及二線城市的戶口變得更有“分量”,寬松的戶籍政策成為這些城市搶奪人才的政策砝碼。
而吸引人才政策的效果也較為顯著。據2009年至2016年的統計年鑒及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武漢凈流入人口快速增長,已從2009年的74.45萬人增至2016年242.78萬人,僅2016年的凈流入人口便為2009年的3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