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陽市科技創新大會上,建設東北亞科技創新中心的實施意見正式發布,并且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借此推動產業轉型、城市轉型和社會轉型,不斷提升城市的核心競爭力,進而把沈陽建設成為引領實現東北振興發展的中心城市和東北亞地區重要的國際中心城市。
沈陽市堅持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指導振興發展實踐,以體制機制創新和開放創新為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發展新動能。圍繞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沈陽市統籌謀劃,對標先進,復制成熟模式和成功經驗,打破影響和制約科技創新的制度障礙,不斷健全完善創新體系,激發了全市的創新活力。
為在更大范圍內整合利用創新資源,進一步提高區域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沈陽提出建設東北亞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目標。根據6月8日正式發布的實施意見,沈陽市確定了3個階段性目標:到2020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以上,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5件以上,技術合同交易額300億元以上,成為知識創造能力強、產業創新活躍度高、經濟貢獻大的東北科技創新中心;到2030年,建設成為立足東北、輻射全國、影響東北亞的科技創新中心;到2050年,成為東北亞科技創新中心,為我國建成世界科技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為實現這3個階段性目標,沈陽市確定了實施產業轉型創新工程、科技成果轉化工程、多主體多層次協同創新工程、壯大創新主體工程、創新區域優化升級工程、全方位開放創新工程、良好創新生態建設工程、創新人才引育工程等八大工程、30項重點任務。其中,對科技成果轉化、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備受關注。沈陽市提出,引進的外埠重大科技成果項目,按研發投入的50%給予經費支持,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對新認定的市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給予30萬元經費補助;對在沈陽轉化并經認定登記的技術開發和技術轉讓合同的輸出方,按照合同額10%給予補貼,最高不超過30萬元;對建設包含投資、人才、技術平臺等增值服務、實現全要素資源共享、持續提供后孵化支撐的升級版眾創空間、孵化器,按投資額30%給予補貼,最高不超過300萬元。
為保障各項任務順利實現,沈陽市成立建設沈陽東北亞科技創新中心領導小組,建立科技創新政策調查和評價制度,不斷完善有利于科技創新的政策體系和地方立法體系、建立健全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機制。同時,健全多層次創新主體、多元創新資源溝通協商機制,并且將創新驅動發展成效作為重要指標納入全市各區縣(市)、各部門政府工作實績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