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5日,一篇名為《一個陜北人落戶西安的坎坷經歷》的文章在互聯網上閱讀量甚高。文章引起了剛剛來西安市就職的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的高度重視,他批示相關部門盡快降低門檻,調整落戶政策。隨后我市組織相關部門成立聯合工作小組,公安、人社、教育、發改等多部門配合,加緊政策擬定,并于3月1日出臺了西安市“史上最寬松”戶籍政策。
如今戶籍新政實施已滿3個月,記者了解到,連同這名來自陜北的碩士研究生一起,我市共遷入落戶6.4萬人,其中按照新政落戶的超3.4萬人,大中專以上學歷落戶達2.3萬人。順應“民聲”的戶籍新政不僅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更為大西安吸引了眾多海內外各類人才,改善人口結構、提高人口素質,增加城市發展活力的效果逐步顯現。
戶籍新政
2017年3月1日,我市出臺了“史上最寬松”戶籍政策,可以概括為“三放四降”:“三放”就是放開普通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的落戶限制、放寬設立單位集體戶口條件、放寬對“用人單位”的概念界定;“四降”就是降低技能人才落戶條件、降低投資納稅落戶條件、降低買房入戶條件、降低長期在西安市區就業并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員的社保繳費年限。3-5月,我市共遷入落戶64344人,同比增長49925人,增長了346%。
放寬條件
為進一步吸引人才,經市政府研究決定,本月我市將進一步放寬部分戶籍準入條件,將政策優惠力度再“加碼”。具體內容為:在原有戶籍新政的基礎上,進一步放寬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落戶的年齡限制,將“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國民教育同等學歷和留學回國人員落戶”條件中,本科學歷人員(含國民教育同等學歷和留學回國人員)落戶的年齡限制,由35周歲(含35周歲)以下,調整至45周歲(含45周歲)以下;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不設年齡限制。
不設時限
西安實施的戶籍新政,不僅照顧到了普通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的落戶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技能人才、投資納稅者、買房入戶者和長期在西安市市區就業并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員落戶西安的門檻。為鼓勵創業,此次戶籍政策調整還降低了對個體工商戶的條件。并且目前我市的落戶新政策沒有設置時限,這一惠民政策將長期實施。
補缺制度
為方便群眾辦理戶籍業務,在3月1日西安戶籍新政實施運行當天,可實現全流程戶籍業務辦理的“掌上戶籍室”這一落戶西安的“神器”同步上線運行。4月17日,公安碑林分局開始試點辦理戶口補缺制度:群眾申請西安戶口缺什么材料,戶籍民警會以告知單的形式進行告知,讓大家一目了然。同時,目前我市正在抓緊研究積分落戶政策,探討其可行性,使部分達不到戶籍準入條件的人才通過這一渠道在我市落戶。
主動作為打破落戶瓶頸 戶籍新政實施 64344人成新西安人
中國城市的競爭,關鍵是人的競爭,城市對年輕人的吸引力顯得尤為重要。數據顯示,2016年,西安全市人口增長僅10萬人,截至2016年年底,825萬的戶籍常住人口,其人口規模、結構、素質都與近鄰成都存在一定差距。
得人才者,得天下。怎樣讓西安留住更多的人才?
自1月5日網上發帖,按照市委書記王永康批示的“三不一優”原則,即落戶政策不設門檻、不收費、不設復雜審批手續;建立全國最優惠落戶政策的思路,由西安市公安局牽頭,我市開始重新設計研究放寬部分戶籍準入條件。到3月1日,不到兩個月時間,西安拿出了一套嚴謹可行,對其他城市極具參考性的戶籍新政。
這背后,是城市主政者助推“追趕超越”,跳出“城墻思維”的魄力和勇氣;也是西安“提升行政效能”的速度和決心。公安等部門加班加點,認真研究、對比與其他同等城市的戶籍政策差異,在經過了充分調研、技術落地、風險評估等若干輪討論后,“史上最寬松”戶籍政策出臺。
新政具體概括為“三放四降”。“三放”就是放開普通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的落戶限制、放寬設立單位集體戶口條件、放寬對“用人單位”的概念界定;“四降”就是降低技能人才落戶條件、降低投資納稅落戶條件、降低買房入戶條件、降低長期在西安市區就業并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員的社保繳費年限。戶籍政策調整的深度和力度之大,在全國同等城市中很是超前。
禁錮人才流入的瓶頸一旦打破,西安就像河道打開了閘門,各種符合條件的人才蜂擁而至。
西安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戶政與基層基礎工作處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自2017年3月1日戶籍新政實施以來,截至6月2日,全市兩百余名戶籍民警接待群眾咨詢32萬余人(次),受理材料9萬余起。3-5月,我市共遷入落戶64344人,同比增長49925人,增長了346%。其中,按照戶籍新政落戶34770人,約占落戶總人數的54%。35周歲以下大中專以上學歷畢業生落戶共23940人,約占戶籍新政落戶人數的69%。這其中大專以上學歷落戶21728人,約占新政落戶人數的62%,包括留學歸國人員100人,博士及以上199人,碩士1734人,本科生9455人。
“上述數據表明,落戶人才呈現出了學歷高、素質高的特點,達到了以戶籍新政撬動社會發展,改善人口結構,提高人口素質,增加城市發展活力的目標。”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戶政處戶籍科負責人武肅介紹道。
在陜西師范大學就讀的湖北籍學生小魏告訴記者,他很喜歡西安這座城市,之前也糾結過要不要留在西安工作。戶籍新政的出臺,讓他和同學們都感受到了西安吸納人才的誠意,正值畢業擇業季,不少人已經決心留在西安。
中國城市的競爭,關鍵是人的競爭,城市對年輕人的吸引力顯得尤為重要。數據顯示,2016年,西安全市人口增長僅10萬人,截至2016年年底,825萬的戶籍常住人口,其人口規模、結構、素質都與近鄰成都存在一定差距。
得人才者,得天下。怎樣讓西安留住更多的人才?
自1月5日網上發帖,按照市委書記王永康批示的“三不一優”原則,即落戶政策不設門檻、不收費、不設復雜審批手續;建立全國最優惠落戶政策的思路,由西安市公安局牽頭,我市開始重新設計研究放寬部分戶籍準入條件。到3月1日,不到兩個月時間,西安拿出了一套嚴謹可行,對其他城市極具參考性的戶籍新政。
這背后,是城市主政者助推“追趕超越”,跳出“城墻思維”的魄力和勇氣;也是西安“提升行政效能”的速度和決心。公安等部門加班加點,認真研究、對比與其他同等城市的戶籍政策差異,在經過了充分調研、技術落地、風險評估等若干輪討論后,“史上最寬松”戶籍政策出臺。
新政具體概括為“三放四降”。“三放”就是放開普通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的落戶限制、放寬設立單位集體戶口條件、放寬對“用人單位”的概念界定;“四降”就是降低技能人
才落戶條件、降低投資納稅落戶條件、降低買房入戶條件、降低長期在西安市區就業并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員的社保繳費年限。戶籍政策調整的深度和力度之大,在全國同等城市中很是超前。
禁錮人才流入的瓶頸一旦打破,西安就像河道打開了閘門,各種符合條件的人才蜂擁而至。
西安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戶政與基層基礎工作處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自2017年3月1日戶籍新政實施以來,截至6月2日,全市兩百余名戶籍民警接待群眾咨詢32萬余人(次),受理材料9萬余起。3-5月,我市共遷入落戶64344人,同比增長49925人,增長了346%。其中,按照戶籍新政落戶34770人,約占落戶總人數的54%。35周歲以下大中專以上學歷畢業生落戶共23940人,約占戶籍新政落戶人數的69%。這其中大專以上學歷落戶21728人,約占新政落戶人數的62%,包括留學歸國人員100人,博士及以上199人,碩士1734人,本科生9455人。
“上述數據表明,落戶人才呈現出了學歷高、素質高的特點,達到了以戶籍新政撬動社會發展,改善人口結構,提高人口素質,增加城市發展活力的目標。”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戶政處戶籍科負責人武肅介紹道。
在陜西師范大學就讀的湖北籍學生小魏告訴記者,他很喜歡西安這座城市,之前也糾結過要不要留在西安工作。戶籍新政的出臺,讓他和同學們都感受到了西安吸納人才的誠意,正值畢業擇業季,不少人已經決心留在西安。
人才落戶政策再創最優 助力城市競爭 天下英才西安用
“得人者興,失人者崩”,城市發展離不開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在經濟新常態下,城市發展尤其需要激發新活力,打造新動能,讓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從而形成新的增長點。顯然,具有高學歷且無所畏懼、不被拘束的高校畢業生,是承載城市夢想的最佳載體。他們被各個城市不約而同地瞄準選中,寄予厚望。
記者了解到,在西安出臺“戶籍新政”之后,武漢自5月22日,杭州自6月1日起相繼實施了新的戶籍遷移政策。“人才爭奪戰”在包括成都、杭州、武漢、南京、西安、長沙、青島、大連等在內的15個“新一線”城市中打響,各城市在政策的給予方面也“咬”的很緊。
武肅將西安市與杭州市的畢業生落戶辦理條件進行了對比,“可以看出兩座城市的條件各有偏重。”武肅說,杭州再次放寬對擁有高等學歷人才的年齡限制,將大學本科學歷或具有中級專業技術職稱資格的人才落戶年齡調至45歲,然而卻對在杭居住的時間和繳納社保的情況做出要求,而西安只要求學歷、年齡,對繳納社保期限等并未做更嚴苛的規定。
此外,“相比杭州,西安在畢業生落戶的審批流程上也更簡化。”武肅介紹說,西安將戶籍辦理由以往派出所受理、分局審批,改為派出所一級受理審批,同時減少申報材料,不再要求提供戶籍證明、無犯罪記錄證明、派遣證、社保證明、就業合同、隨遷配偶未就業證明和房產證原件等7類證明材料。
就在發稿前,記者了解到最新消息,為進一步吸引人才,經市政府研究決定,本月我市將進一步放寬部分戶籍準入條件,將政策優惠力度再“加碼”。
具體內容為:在原有戶籍新政的基礎上,進一步放寬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落戶的年齡限制,將“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國民教育同等學歷和留學回國人員落戶”條件中,本科學歷人員(含國民教育同等學歷和留學回國人員)落戶的年齡限制,由35周歲(含35周歲)以下,調整至45周歲(含45周歲)以下;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不設年齡限制。
這樣一來,與杭州、武漢、成都的同類落戶政策相比,西安出臺的戶籍新政,無論是從學歷、年齡、繳保年限、工作年限、居住年限、住房等辦理條件方面,還是所需材料、辦理流程方面,均實現了“建立全國最優惠人才落戶政策”的目標。
破除壁壘 吸納各類英才到西安落戶創業
一系列強有力的戶籍改革,就是為吸納各類人才到西安落戶創業。記者了解到,西安實施的戶籍新政,不僅照顧到了普通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的落戶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技能人才、投資納稅者、買房入戶者和長期在西安市市區就業并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員落戶西安的門檻,對于西安進一步吸納優質人口資源發揮著積極作用。
今年50歲的劉先生原來在河北石家莊工作,2015年底受聘于我市高新區一家生物制品公司,隨后全家人跟著來到了西安。“人隨著工作來了,戶口卻一直沒辦法遷過來。”提起之前遇到的落戶難題,劉先生感嘆道。劉先生所就職的公司負責人李總表示,劉先生是他們公司聘請的高級人才,是公司技術方面的總工程師。為了劉先生的戶口問題,之前他也陪著劉先生跑過很多地方,但終究因為政策的限制沒能解決。
直到3月1日,西安吸引人才落戶的相關政策出臺,因為劉先生符合高級人才落戶條件,且材料齊全,所以新政實施第2天他就順利拿到了蓋有西安市公安局戶口專用章的“準予遷入證明”。“新政出臺后,真的是出乎意料地方便。”劉先生表示,目前他和妻子已在西安買房,計劃讓正在上大學的孩子也遷入西安,一家三口正式在古城安家。
為鼓勵創業,此次戶籍政策調整還降低了對個體工商戶的條件。
“在城里工作有8年時間了,成家立業生了孩子,去年我們買了新房,因為符合政策,很快就把戶口落了下來,孩子出生后和我們一樣,也成了一名西安人。”提起自己的落戶經歷,來自吉林的孫喆頗為滿意。她在西延路附近開了一家美甲店,老公在一家物業公司做管理,收入也還好,生活很美滿。她說,當時最擔心孩子的戶口問題,因為這關系到將來孩子的上學,以及他們夫妻二人的社保、醫保等問題。現在戶口有了,這些問題也都迎刃而解,可以享受到均等的社會化服務,他們做生意也更安心了。
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戶政處副處長梅慶銘表示,西安市的落戶新政策目前沒有設置時限,這一惠民政策將長期實施。
試點戶口補缺制度 討論積分落戶為我市人才引進“兜底”
為方便群眾辦理戶籍業務,在3月1日西安戶籍新政實施運行當天,“掌上戶籍室”同步上線運行。據悉,“掌上戶籍室”從1月7日投入建設起,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迅速完成了平臺搭建、軟件開發、系統調試優化。目前,“掌上戶籍室”可實現全流程戶籍業務辦理,在全國的副省級城市中,就互聯網+戶政的水平來說,穩穩處于第一方陣。
除了“掌上戶籍室”這一落戶西安的“神器”外,4月17日,公安碑林分局開始試點辦理戶口補缺制度,“這是 讓群眾為少跑腿,最多只跑一次 的升級版。”公安碑林分局戶政大隊負責人介紹說,戶口補缺制度目前僅限7項戶籍新政,群眾申請西安戶口缺什么材料,戶籍民警會以告知單的形式進行告知,讓大家一目了然。
例如,王先生去派出所辦理買房落戶,戶籍室民警接待他后,會先行審閱材料,如果材料齊全,立即進入辦理流程;如果材料有缺失,會給王先生出示一張戶籍材料受理補缺告知單,上面有辦理該項落戶所需的所有材料,民警會在缺失的材料項前面打鉤,以便王先生清楚知道自己究竟缺什么材料。告知單上還有詳細注意事項,例如,受理時限從材料補齊之日開始算起;請在多少天之內遞交補充材料等。
“辦理戶口補缺制度可減少民警重復核驗材料,提升辦事效能。一方面可避免群眾因個人原因丟失材料,致使重復準備所需材料;另一方面對群眾準備齊全的材料蓋章編號留存,群眾補充材料齊全后,民警對已留存編號材料可不再重復審驗,只需核驗補充材料。”碑林分局戶籍民警王瑞榮告訴記者。據悉,下一步,戶口補缺制度將在全市各區縣推開。
同時,記者獲悉目前我市正在抓緊研究積分落戶政策,探討其可行性,使部分達不到戶籍準入條件的人才通過這一渠道在我市落戶,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進一步優化我市人才引進軟環境,為我市人才引進“兜底”。
“城市競爭歸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競爭。”陜西省社科院研究員石英認為。當前,西安正處在歷史上機遇最多的黃金發展時期,在大西安建設的宏偉藍圖下,讓更多人才能夠留得住、留得快、留得好,并讓西安在短時期內產生與之相匹配的格局和體量,有利于加快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和向國家中心城市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