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七屆五洲工業發展論壇在深圳召開,深圳市政府副市長王立新發表講話,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主任吳思康作主題演講。兩人在發言中皆釋放出一個非常清晰的信號:深圳市將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只要項目好,保證在用地等多方面給予空間。
作為走在改革開放最前列的國家一線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人多地少、用地緊張,一直是伴隨深圳經濟社會發展而日益凸顯的問題。近年來,關于通過調整用地結構來增加住房及公用設施用地的討論喧囂塵上,而2016年確定的“確保中長期內全市工業用地總規模不低于270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設用地比重不低于30%”的工業用地紅線一度引發熱議。在此情形下,深圳未來是否繼續堅持給制造業足夠的支持?這是許多企業頗為憂慮的問題。而本屆論壇市政府領導及專家的講話,給了企業充分的信心。
深圳實體經濟發展與改革開放幾乎同時起步,相伴至今。改革開放初期,以“三來一補”為主要形式的制造業為深圳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隨后,深圳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致力于產業結構轉型,大力發展本土民營企業,華為等最早的一批民營實體經濟企業得以成長壯大。進入21世紀,深圳加快了經濟轉型步伐,在實體經濟方面致力于將發展重心向先進制造業轉移。經過20多年的轉型升級,深圳成功建構了以先進制造業為主的現代工業結構。
多年來,深圳始終將扶持實體經濟發展作為一項重要的發展戰略,每年都有新的政策出臺。過去一年內,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十大制造創新中心建設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大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有力助推實體經濟特別是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據統計,深圳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7530億元,同比增長8.1%,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其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306億元,增長8.3%,先進制造業增加值達到4458.81億元,增長11.1%,先進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提升到70.7%。深圳工業仍保持較快增長,先進制造業成為增長龍頭,工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正是基于實體經濟在深圳改革開放發展歷程中的歷史作用和未來使命,王立新副市長才如此態度鮮明地說:“深圳經濟特區是靠發展實體經濟起家,我們高度重視實體經濟的發展。”同時指出扶持實體經濟發展將以先進制造業為主。
然而,在用地高度緊張的條件下,先進制造企業在用地等方面的需求如何解決?對這個問題,吳思康給出了答案。他指出,深圳仍有足夠的土地空間,滿足城市建設及實體經濟的用地需求,其中最重要的用地空間來源于舊改和深汕特別合作區。據他透露,通過舊改,到2020年深圳將盤活建設用地不少于50平方公里,消化違建2億平方米,盤活低效建筑用地300平方公里,從而釋放出巨大的土地空間。而深汕特別合作區已明確由深圳主導開發,總面積接近500平方公里,可建設用地是145平方公里。因此,只要有好的項目,尤其是先進制造業項目,深圳會給予足夠的土地空間及相關政策扶持。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