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武漢市江夏區舉行招才局成立暨首批“招才大使”聘任大會,這一舉措為大力推進人才強區戰略、貫徹實施“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計劃”打下了堅實基礎。(6月12日長江網)
“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人才是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是趕超發展的動力之源。抓好招才引智工作,是助武漢“拼搏趕超”實現騰飛的重要引擎。“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招才局這個“伯樂”,不僅要“識才”更要用好才。
武漢目前已有高等院校近百所,在校大學生超過百萬,有著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市委市政府出臺了“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計劃”一攬子規劃,也表達出想“招才用才”的強烈決心。各地相繼成立招才局把分散在組織、人社、科技、經信等部門的涉才工作統籌整合起來,減少職能交叉,形成工作合力。旨在推動人才管理領域的“放管服”改革,優化服務流程,形成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人才管理服務體系。對于手上已有“一副好牌”的武漢,如何打好手中的牌至關重要。
招才要“不拘一格、慧眼識才”。打破以“考試分數”為衡量是否有才的標準,從道德、能力、素質等綜合方面考慮。招才局應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識才標準,健全人才評價體系,系統而長期的對人才進行記錄識別,正確地選拔人才。同時也應建立一套招才監督管理機制,從而避免“魚目混珠”,讓真正的人才“亮在武漢”。
招才要“以留為主、以引為輔”。推進人才配套制度改革,打造優質人才環境,建立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讓大學生“創在武漢”。設立劃撥專項人才住宅資金,提供人才公寓房滿足各類人才租住需求,讓大學生“居在武漢”。持續發展城市基礎設施、推進精神文化建設、加大綠色環保力度和建立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打造出行武漢、文化武漢、綠色武漢、共享武漢,讓大學生“愛在武漢”。
招才要“人盡其才、物盡所用”。聚焦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發揮好市場配置人才的決定性作用,讓人才都用在“刀刃上”。招才局通過與高校對接留住人才的同時,應與企業對接,甚至作為“中介”積極為校企對接做好工作,打通“最后一公里”。將人才放到適合的崗位,真正讓人才“用在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