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通過‘刀刃向內’的改革,充分調動創新主體積極性,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6月22日的國務院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講座上指出,“體制機制創新跟得上,這要比國家投入幾億或者幾十個億效果好得多!”
講座上,白春禮、潘云鶴、潘建偉、周琪等4位院士分別圍繞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總體態勢及人工智能、量子科學和基因編輯等專題作了講解。幾位科學家在講解過程中,李克強總理不時向他們詢問印證了近10個前沿科學問題。
李克強指出,與人類以往的幾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相比,這一輪變革有許多“前所未有”的特點,不僅“未知”遠遠大于“已知”,而且在科學技術和社會文化領域出了“融通”發展趨勢。
“從‘融通’的角度來看,中國在此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占據很大優勢,面臨極大機遇。”李克強說,“我們一定要抓住這些前沿發展領域,把13億人的眾智發揮出來,把13億人的大市場最大限度挖掘出來,這將會釋放難以想象的巨大能量。”
李克強指出,本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同以往,搶抓機遇,贏得主動,根本要靠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培育不同以往的新型創新機制和創新主體。
李克強表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大程度給科研院所和高校松綁減負,充分釋放各類創新資源的活力。改進科研項目資助和評價機制,著力完善評審制度,更多發揮市場機制的選擇作用,由社會實踐成效來衡量,真正把寶貴資源更多投向好項目、好團隊。推動更多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科學數據、儀器設備向各類創新主體開放,在共享中發揮更大效益。要打造匯聚各方力量的創新大軍。發揮科研院所的骨干領軍作用和企業的主體作用,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個體與“群智”緊密結合,科研院所、高校、企業、普通創客深度融通,線上線下深入融合,國際國內深化合作,形成中國式創新新模式和創新“加速度”。要以全球視野學世界之長,讓創新合作成為國際合作的新亮點。
李克強強調,人是最寶貴的資源,研發投入不應狹義地理解為硬件裝備的投入,還應包括人力人才投入。“不能老是覺得買設備、買試劑時才要花錢,其實人的智力才是最大價值所在,必須要給科研人員相應的報酬!這就必須下大決心創新體制機制,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通過‘制度創新’大力推動‘科技創新’!”他說。
李克強要求各有關部門負責人:“要站在全局高度,認真研究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結合各自行業特點部署制定政策,這樣才能推動經濟社會更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