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勞動報》報道,上海已經成為全國融資租賃發展集聚地。截至去年底,上海共有各類融資租賃企業2089家,占全國企業數量總數的近30%,資產規模已超過1.2萬億,約占全國總量的23%。這是記者從日前召開的2017融資租賃創新與發展高峰論壇獲得的信息。據了解,自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以來,上海融資租賃業蓬勃發展,已成為全國融資租賃發展集聚地。上海融資租賃行業發展主要表現出以下四個特點:一是企業數量和資產規模呈幾何數增長。從2011年企業數量82家增至2089家,從2011年資產規模1200億增至1.2萬億,實現10倍以上增長;二是業務范圍不斷拓展。業務領域已經涵蓋航空、船舶、工程機械、醫療設備、新能源、節能環保、基礎設施及個人消費等領域;三是業務模式不斷創新。租賃+X的混合型業務不斷涌現,租賃與保理、ABS、供應鏈金融等其他金融類復合型業務不斷增加;四是創新租賃產品不斷涌現。在直接租賃、售后回租等傳統租賃業務基礎上,經營性租賃、聯合租賃、創投租賃、杠桿租賃等業務比重不斷增加,依托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化手段,個人消費類融資租賃、租賃+互聯網等新興租賃不斷涌現。
截至2016年底,上海共有各類融資租賃企業2089家,占全國企業數量總數的近30%(全國7120家)。其中:內資融資租賃試點企業18家,外商投資融資租賃企業2064家,金融租賃企業7家。注冊資本總額7762億元,占全國總量的30%。據不完全統計,上海融資租賃資產規模已超過1.2萬億,約占全國總量的23%(全國融資租賃資產規模約5.3萬億)。
從稅收方面看,2016年全市融資租賃企業總計繳納稅收約115.9億元,同比增長39.7%。其中交銀租賃、招銀租賃、遠東租賃和平安租賃躋身上海第三產業納稅百強榜,四家企業繳納稅收43.48億元,占全市融資租賃行業的37.5%。
據悉,在我國,目前融資租賃已成為與銀行信貸、資本市場并駕齊驅的三大金融工具之一。由于融資租賃兼具融資融物、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的特性,在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供給側結構性調整、遏制資金脫實入虛、服務中小企業、踐行“一帶一路”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