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首次提出“城產人”概念。2016年6月,佛山召開全市城市治理大會,轉變城市發展理念,宣布要以高水平的城市規劃引領城市現代化,以城市現代化引領和促進產業高端化。佛山城市發展由城市升級、升值,再到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大跨越,從“產城人”融合到“城產人”融合發展,順序的變化,彰顯了佛山發展戰略的“大智慧”。
改革開放以來,敢為天下先的佛山人,從“村村點火、戶戶冒煙”開始創業,將佛山打造成為我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一直以來,佛山非常重視實體經濟發展,過去長期以產業發展帶動城市發展,以“產”促“城”。這種粗放發展模式,的確釋放了區、鎮、村的發展活力,但也導致了土地等要素資源的極大浪費。自籌自建的村級工業園、低矮的廠房、臟亂差的出租屋等遍地開花,“城里有村,村里像城”是真實寫照,這也是珠三角很多地區早期發展的普遍形態。
作為經濟先發地區,佛山率先遭遇“城市”、“產業”與“人”如何融合的問題。近些年來,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仍在繼續,世界經濟格局深度調整,國際市場需求不足,佛山經濟發展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國內城市競爭更加激烈,國內主要城市尤其是中西部省會城市武漢、長沙和成都等,隨著基礎設施的改善,區位優勢突出,加之土地、人才和政策等資源豐富,后發優勢明顯。這些曾經佛山的追隨城市,緊抓發展機遇,正不斷趕超。回看佛山,與全國經濟排名前二十的主要城市相比,城市面貌和城市承載力顯然不足,對金融、科技和人才等高端要素的聚集力不夠,這是佛山的短板。
發展到今天,佛山以往更多依靠資源、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支撐了經濟快速增長和規模擴張的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再要像過去那樣發展,既沒有當初那樣的條件,也是資源環境難以承受的。
如何破局?
2012年2月,佛山市委市政府啟動城市升級三年行動計劃;2015年,啟動城市升級兩年延伸計劃。五年來,佛山先后投入2400多億元,啟動440多個項目,開創從城市升級到城市升值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從“升級”到“升值”,雖然只有一個字不同,但它使佛山的市、區、鎮、村等城市面貌煥燃一新,城市價值得到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全面提高。根據中國社科院2015年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佛山城市綜合競爭力在兩岸三地城市中居第11位。從城市升級,到城市升值,佛山有理由、更有底氣向更高目標邁進。
城是人的載體,人是城的靈魂。佛山更要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把人的城市化、現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展望未來,佛山要通過高水平規劃引領,建設宜居宜業宜創新的高品質現代化國際大城市,讓城市成為更具推動力的經濟發展引擎,集聚高端產業,吸引高端人才。
一是加強規劃引領,做好城市設計。城市規劃要和產業規劃、住宅規劃相結合,科學謀劃城市和產業、人居的融合發展。全市統籌,一張藍圖繪到底。城市發展既要涵蓋市、區中心城區,更要包括鎮、村。
二是匠心打磨城市,做實城市建設。一座城市的面貌,不僅僅表現在地面建筑和地面交通,更要包括地下基礎設施。既要推進城市綠色發展,又要強化海綿城市功能。
三要精細化管理,提高管理能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打通各部門信息藩籬,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抓好常住人口市民化,實施居住證和戶籍雙證并行,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四是國際化視野,提升城市品質。要把國際化作為動力支撐,推動佛山由一般的區域性城市向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轉變。以國際化標準建設城市社區、公共設施。以國際化的思維,鑄造宜居宜業宜創新的城市軟環境。
五是共享共治,共同參與城市治理。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提高各方參與城市治理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民營資本的優勢,要放心、放膽、放手讓民營經濟參與到城市治理中來,充分引導各方人才、技術參與城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