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招攬優秀畢業生,不少企業特別是互聯網公司早早打響了今年的校招大戰。大型招聘會未起,各類微博、微信企業招聘宣傳就已全面鋪開,網申也已啟動。近幾年來,校園招聘季開始的時間一年比一年提前,今年新學年剛剛開啟,各類校招就已蓄勢待發。
企業提前物色人才
阿里巴巴的校招網申時間在剛剛過去的暑期就已開始,面試時間安排在9月下旬;京東預計10月中旬就能給出Offer;華為、賽諾菲等企業的校招網申也從8月初至8月中旬就已啟動;德勤、拜耳的校招網申從9月初啟動,宣講會將安排在9月中下旬。
中智旗下預才網市場營銷經理管堃告訴記者,近幾年來,校招每年都有提前開始的趨勢,今年不少校招甚至暑期里就已啟動,剛一開學便進入了旺季。企業競爭壓力大、人才需求多,提前布局、“掐尖”攬才勢在必行。
高科技人才需求大
今年不同行業企業對應屆生招聘需求不同。調研顯示,航運物流企業、互聯網與高科技企業的需求相對較高,而銷售貿易與汽車行業中進行應屆生招聘的企業占比相對較低;在應屆生接收人數上,汽車、航運物流、互聯網和高科技企業相對較多。在人才競爭方面,互聯網與高科技企業競爭優勢相對明顯,其招聘的應屆生中來自國內知名院校的比例超過其他行業。
調研數據同時顯示,應屆生Offer毀約率為28%,歐美企業的毀約率高達37%,國有企業的毀約率最低僅為20%,這也說明前者在應屆生人才競爭中逐漸式微。
職場準新人定位多元
企業搶好人才,好人才也要選擇企業。按照以往經驗,名校優秀畢業生手中都會握著幾個0ffer。不過,記者調查發現,今年這些即將邁入職場的新新人大部分都心中有數,“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們班上的同學們大三就開始做職場規劃,有看中外企的完善體系和嚴格管理的,專注于關注外企招聘;有想積攢創業經驗的,謀劃著進創業公司;有求穩定發展的,會更想進國企。”復旦大學英語專業大四學生小張告訴記者,對于他自己而言,更看中職場的發展前景,所以他準備選擇新興行業,公司平臺小一點、薪水低一點,只要有發展也愿應聘。